|
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与三大绩效考核模式的异同在企业和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策略和方法,即使在同一个组织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层级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 你说: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和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如何配合使用? 我说:克服部门鸿沟,促成跨部门协作。 关于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BSC)和经济增加值(EVA),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见图1)。
图1 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KPI/BSC/EVA) 在企业和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策略和方法(见图2)。 KPI:适用于操作控制 / 计划导向 / 开拓扩展期,单一、统一的业务结构。 BSC:适用于战略控制 / 计划与结果相结合 / 战略转型期,一元向多元转变的阶段。 EVA:适用于财务控制 / 结果导向 / 行业成熟期,多元业务结构,着重成本管理。 即使在同一个组织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层级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见图3)。
图2 在企业和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策略和方法
图3 同一个组织的不同层级可以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 关于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和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的关系,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个方面,不必过分强调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是多么标新立异、与传统不同,面向流程的绩效可以作为一个应用原则,渗透到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中,即形成面向流程的KPI,BSC和EVA。其实,从传统KPI到BSC的发展,就引入流程的重要维度,不再是财务业绩指标的单一维度,否则怎么叫“平衡计分卡”呢? 第二个方面,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往往把指标放在具体岗位和个人上,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提倡把指标放在协同团队上,前者往往造成部门(岗位)之间的对立鸿沟,后者促进跨部门协作成为可能。 在科层制、垂直职能制的企业里,无人对流程负责,所有的目标分解、绩效考核、汇报、监控,都强调绩效,是基于目标的KPI管理体系,一律按部门来分割。落实到岗位个人,KPI对应业绩合同,以业绩合同为核心保障业绩的实现。结果很容易造成:
因此,指标设计可以由委员会和一个核心小组负责,提倡群体决策而非个人决策,提倡群体建设性讨论而非个人拍板决定,提倡跨部门、跨岗位坐在联合办公室里一起办公、一起开会、一起协作,而不是隔着墙争辩,提倡部门经理去熟悉跨部门的业务、成为委员会和小组中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从而理解支持,不提倡每个部门的经理只熟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业务而导致在心理上就屏蔽和不理解其他部门的声音。 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变。“按照部门管理、经理人成为专业人才”是很多企业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垂直职能管理从1900年发展至今也已经用了近百年时间,逐步让经理人习惯于垂直职能管理。因此,要习惯于跨部门协同作战,把跨岗位协作办公视为常态,是一个深刻而艰巨的转变,我们不期望各个企业在一夜之间拆除所有部门的隔墙,但我们可以从某一个流程开始去探索和实践,把指标放在协同团队上,促进跨部门协作成为可能。这种协作团队有以下特征:
责编:流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