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型组织探究

来源:万方数据   
2013/12/10 10:58:09
流程型组织是为了敏捷的响应应对顾客需求,减低顾客的等待时间,而建立起来的条形组织结构。

本文关键字: 流程 网络

1.引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剧变,为适应这种剧变,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以免出局。外部环境主要指Challge(变革)、Competition(竞争)、Customers(顾客),简称为“3C”。市场环境的变化莫测、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企业所做出的调整中,组织机构调整首当其冲,这是因为组织结构是企业业务的载体,没有运营良好的组织机构,就无法实现业务的发展。

2.职能型组织

现在绝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为基础。其的着名案例——制针,得出了组织中对劳动进行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从这个启示出发,企业界出现了管理层与执行层的分离,职能型组织就此拉开了序幕。它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原本无序的组织变得秩序井然,对管理成本、生产成本上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总之,职能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当时的外部环境下,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这种组织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效率,由此这种组织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时代的不同,外部环境也与以前相比出现了差异,组织结构反而给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套上了枷锁,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这主要表现在:部门本位主义存在,每个部门以本部门的利益为最大,往往导致整个企业的利益受损;组织规模的扩大,沟通时间的变长,导致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出现问题;过细的部门分工人为的分裂了一条完整的流程,由此出现了两中情况,一是流程的某些环节出现了空白,没有人负责这个地方,二是在流程的某些环节出现了多头管理,造成了管理的混乱。总之,传统的组织结构在适应现代的外部环境时,显示出了无力,企业急需变化。

3.流程型组织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每一个活动无不是由一个个流程完成,在运营之中流程始终存在。传统组织中,流程隐含于部门之内,在以部门为界限的方式中流动。上世纪末,哈默提出了流程再造的理论,从此流程成为一个盛行的词汇,从而衍生出了流程型组织这一新型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显着(dramatic)的成就。这种方法极大的帮助了企业适应了外部环境。流程型组织:改造流程为主;满足敏捷需求。缩短流程时间;利用现代化手段包括管理与科技方面的,实现集成化。

3.1 流程型组织的特点

(1)组织结构

传统的组织是以职能为主,控制为方向,层级膨胀,而现在的企业为面对外部环境的剧变,必须加强过程管理、面向顾客、缩短层级之间的距离,因此,扁平化、顾客为主的组织更适应现在的情况。这既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企业的响应能力也得以提高。

(2)组织成员

团队工作是流程型组织的显着特征,成员具有多元性,包括内外部。比如,为了应对富士公司的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威胁,以重新在市场上占据先机,柯达放弃了传统的、延续多年的流程——开发产品的流程,而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变单向的串行开发为交互式并行开发,把不同地区的研发团队通过网络连接为一个虚拟小组,并加强各部分的协调工作。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王雅京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