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新管理切勿“邯郸学步”

  作者:shilly
2007/6/27 13:48:39
本文关键字: CIO吧

     中国的企业在管理上虽然突破了许多自身的先天不足,但绝大多数的企业仍处在一个低水平、浅运作传统的管理状态中。这就好比是处在井底下的青蛙,过来过去就看到的是自己头顶上巴掌大的一片天,并且管理创新上长期停滞不前。不论是资金、技术上壁垒,还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障碍,中国与外国企业之间,国内的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都存着很大差距。

  尽管理面临着这些差距,但企业间在管理上的竞争也如同同质化产品间的竞争般带着血腥,处于管理的“红海”。但当前最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点来确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

  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的限制,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在老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与时俱进”的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的“管理畸形”。

  就象我接触过的一家企业,刚刚从前任总经理所带来的较为超前的管理模式中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而刚刚换了一个总经理后,又使企业回到了以严惩重罚为导向的管理误区中,一方面使企业员工人人自危,另一方面又“罚”走了许多优秀的员工,使企业管理不仅没有创新,更陷入了混乱中。

  中国企业当中象这家企业出现的情形非常多,常常因为想使管理得以创新,却又恰恰回到了“邯郸学步,笑失本步”的无奈境地。更有些企业更会出现不仔细考虑企业自身因素与现状,一味效仿一些跨国企业或管理创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结果,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后,却收到的是“东施效颦”的滑稽效果。这些不论是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原由,都是阻碍企业管理创新,前进发展的巨大绊脚石,国内企业也需要跳出这些圈子,转过这些弯子,寻求管理的“蓝海”,从而开创一片管理的“蓝海”。

  有人把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归为四个方面:即人本复归,产权管理,风险规避,企业文化。我们应该站在最新发展阶段的至高点上,学习一切新的东西,既不回避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运用,也不摒弃人际关系学派以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把它运用到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上去,加以总结和提高。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部进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着增加组织的思考能力。

  一、管理创新灵魂是战略谋划

  战略谋划是企业的灵魂,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今后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企业管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功夫。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 因此,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

  二、 构造“蓝海”竞争的“企业生态圈”

  “企业生态圈”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环境。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的生存与发展一样,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企业要想开创管理上的“蓝海”,就必须加强市场意识和对环境的敏感性,改变传统的把“自我”与企业必须具备市“环境”完全割裂的意识,确立“共生”的意识,形成和谐的“企业生态”。

  构建“企业生态圈”首先是开展协同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面对日益激烈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超脱传统竞争模式,以合作代替对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寻求竞争优势,即实现“双赢”。协同竞争的关键是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合作伙伴的原则又包括:创造利益的潜力、趋同价值观、创建有利的合作环境,从而实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

  其次是开展绿色经营。面对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顺应世界绿色浪潮的大趋势,企业必须改变只顾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社会和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狭隘发展模式,实现经营绿色化,建立绿色企业。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要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责任。

  三、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1、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2、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

  3、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定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4、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实施扁平化管理,即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 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

  5、管理的柔性化,即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调整组织结构的理想目标是建立学习型企业家组织。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的仅仅是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建立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后,使企业管理成为企业家们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经营使命。

       四、控制好成本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生存、发展、获利。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市场价格企业不能左右,但控制成本的主动权却在企业自身。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是管不好成本的。相反,管不好成本的企业,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讲提高核心竞争力,人才、技术、设备固然重要,但关键的还是看你的成本,成本往往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

  要多渠道、多方式控制成本。依据市场导向,建立“市场开发、生产运行、财务管理”“三位一体”动态成本控制体系,切实把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和指标落实到单位、岗位、人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降低成本、降低费用机制,不断扩大降低成本的广度和深度,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要坚决克服在低成本发展上的埋怨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依靠科学决策降成本、依靠管理创新降成本、依靠技术进步降成本、依靠结构调整降成本,优化成本支出,努力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同步提高。

  五、构建创新文化、人本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宗教为什么能用一种近于松散的管理模式,绵延几千年,靠的就是文化渗透。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靠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

  在21 世纪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或战略竞争时代,人力资本将逐步取代金融资本而成为战略资源。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人本文化,首先要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的积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六、 加快培训体系形成强化知识管理

  在工业社会,核心资源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而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必须在企业内加快培训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企业培训机构,加强企业上上下下的人员管理水平与知识技能的培训,并且强化知识管理。

  强化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技术知识视为一种商品,进行知识运作,也就是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在市场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实现知识价值增值。

  其次要善于运用全球信息网,不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鼓励员工把信息与他们的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

  七、管理贵在有效——思路与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在以往的岁月中,企业曾推广和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管理方式、方法,其中不少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但进入市场经济后,管理的内涵和实质发生了变化,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1、转变观念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一要从靠工作量、增加投资来完成生产任务,切实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求发展上来;二是从重事后算帐,转变到事前预测和加强过程控制上来;三是资金筹措上,要从眼睛向上转变到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四是在资产管理上,要从强调帐面资产管理转到实物资产管理上来,“座失”和“流失”同样可怕。

  2、集中财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财权才能使企业资金不出现紊乱和失控现象,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做到收入进“一个门”,支出走“一个口”,审批要“一支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资金外流,确保收入及时回收,使生产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集中财权是世界上企业管理流行的趋势。

      3、加强投资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项目的前期管理,保证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和投资收益。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谁投资、谁负责、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责、权、利统一,确保投资行为在合理、合法、有序的轨道进行。

  4、加强资产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是对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对闲置不用、利用率低、淘汰报废的设备进行调剂,或者按程序进行拍卖、租赁,盘活存量资产。运动是资产最本质的特征,资产在运动中扩大规模、体现价值、实现利润,“座失”同样是“流失”。二是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严格控制购置新的资产,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5、加强数据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企业进行精细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很重要,是企业的信息资源、决策的依据。要建立数字化企业,就必须把数据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

  管理创新与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是一个共同体。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通过思路与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

责编:shilly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