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调查:网络敛财六大黑手内幕本文关键字: IT安全 调查中,记者发现,实际上,网络炒股不过是现在各种形形色色网络敛财手段中的一种。它被推上前台,是因为有中国股市大浪潮这样一个契机。 而另一些活跃于灰色边缘的网络敛财手段,正在暗地里悄然膨胀,成为吞食众多平民财富的“怪兽”。如果不加以控制,将给中国网络的发展和百姓财产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提醒:网络购物、木马诈骗等不在此次报道之列,本次报道选择对象,在于身边常见却不为人知、法律监管空白的敛财手段。) 网络炒股: “带头大哥”永不倒下? “这太不正常了。在下午收市后发出一个博文,能在一小时内增加上万的点击量,才十几条回复,再过两个月,它就赶上‘带头大哥’了。”29岁的网易股评博客头牌范舟说。 “一个带头大哥倒下了,千万个带头大哥站了起来。”股评家如此评论,在这个上蹿下跳的猴市,即使不是这个大哥,也要别的大哥,“信息不透明,渠道不公开,都是造就‘带头大哥’的土壤。” “目前在博客群、论坛上活跃的预测ID,大多仍是以拉会员为最终目的,还有些会与资金合作,代操盘、做私募。”一名业内人士说。 不过,“带头大哥”倒下后,记者采访的多位博客名人均严肃表示:“绝不收会员。”此前,许多名博纷纷关闭了自己的网站和博客。 “做这个,不拉会员怎么赚钱?不想赚钱怎么会做这个?”何言(化名)却对此嗤之以鼻,他的工作,是每天为某名博发短信拉会员。 “通过收费群来获取利益的人,数量少说也得在10万以上。不过规模有大小而已。”深谙此道的何言说,“带头大哥”们的博客实际就是个幌子,目的是先吸引你的注意力。 据本报了解,目前,至少还有600多个炒股QQ群显得十分活跃。这些群的公告里,大多写着“包赚不赔”、“内幕消息交流”等令人心动的字眼。 这些QQ群的收费方式几乎相同,即:大哥给出一个银行账号和手机号码,股民以汇款的方式将会员费打入账号后,短信告知大哥,次日大哥收到汇款后将股民加入群内,会员一起按照大哥的指点买股票。其间,股民并不知道大哥的真实身份,也从未见过面。 但“带头大哥”们已越来越小心。比如跟股民签合同,其中不提这是咨询费,而说成是培训费,或者资料费,这其实就是以前会员制的一些变种。何言认为,网络收费炒股,已经呈现人数增多、分工明确的规模化和公司化的趋势。另外,团队里还得有专业人才,比如法律、投资顾问等。 而更险恶的事情则是:“很多博客和网站的背后都有庄家的背景,你只要有影响力,庄家就很容易借你推荐之机完成出货。” 针对收费股票QQ群之类,有关职能部门目前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来保护股民利益?记者联系中国证监会、公安网络监察部门,但采访无一例外遭到了婉拒。 网络彩票: 彩民未富钱先失 网络彩票,是另一条利用各种绝招疯狂敛财的黑色链条。 今年5月,一名来自江西瑞金的彩民向本报投诉称:在今年春节,她被一家“专业彩票预测网站”先后以押金、红包费等形式骗走了1万多元现金。 而最新的案例,则是黑龙江警方在7月下旬透露的一起即将宣判的网络彩票“缩水服务案件”。2006年7月至11月,牡丹江市运旺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以国家合法彩票的开奖号码开展所谓的“缩水服务”,收取每位彩民500元至1000元的服务费,4月内该公司的非法营业额达1700多万元,非法获利达180多万元。 “像黑龙江运旺科技这样的网站,在全国范围内每天都有20多人上当,那么每月就可以敛财100多万元。”一位公安网监部门专家指出。 全国所有彩票诈骗网站每月敛财又该是一个怎样的数字?7月26日,记者输入“彩票预测网”,百度一下,0.027秒内出现2000000条相关信息。 这隐藏着一条怎样的敛财之路? 7月24日,一名彩票网站内部人士约见记者,向本报透露了这条惊人的黑色链条形成道路。 首先是在网站上高喊口号,“官方指定网站“、“红包20万元,包中奖500万元”、“权威专家预测、准确率100%”……这类让人砰然心动口号,致使一些彩民相信,彩票中奖号码有规律可循(实际上,彩票号码是不可预测的),只要肯给彩票网站付出少量的信息费,就可以轻易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此时,网站会要求彩民以信息费、资料费、测号费等方式,不断将钱汇入指定账号。 第二步,则是兜售彩票号码骗人,每天网站都会将无数的号码发布给所有缴了信息费的会员,然后对偶尔中奖的彩民索要“巨额红包”,要求他们购买更精确的 “号码”,这又是一种重要的敛财手段。 当有彩民发现问题而要求退会时,又以退会费、手续费等为由,让彩民继续交钱。到最后,行骗者切断所有联系方式,消失得无影无踪,连网页也无法打开,让警方很难查找到。 不过,网络彩票诈骗案的侦破工作,和侦破其他网络犯罪案件一样,面临着技术和法律上的障碍。 因此,如果黑龙江“缩水服务第一案”宣判,那么将成为第一起公开宣判的网络诈骗案。 网络募捐: 爱心背后的敛财阴影 现实生活中,类似中华慈善总会这样的民间组织的救助对象主要是群体,一般不会对某一单独的受捐助个体竭尽全力。于是,民间募捐,尤其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私募,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被频繁使用的救济方式,但与之有关的是非争论,也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这是一桩荒唐的被炒得火热的网络募捐案。 2006年7月,在著名的“680影画世界”论坛里,一个叫“紫色回忆”的女网友说自己患了脑瘤,需要大量资金,论坛网友被感动,前后共为她募集了6万元捐款。 当年8月初,却传出了该网友自杀的消息。因为死得太突然和凄惨,论坛管理员为她设了灵堂并发动大家捐款。其中捐款最多者,竟达3.7万元。 数日后,已经自杀的“紫色回忆”却突然在另一论坛发帖表示:自己根本没有脑瘤,而那些捐款并未用来治病,而是用于为哥哥减刑。 一个死亡的人突然发帖说话,一时间论坛像炸开了锅,随后,公安机关介入这桩网络募捐敛财案。 其实长期以来,对于网络募捐,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 2005年年底,西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陈易“卖身救母”事件,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陈易“卖身救母”的可怜和她平时豪华消费的强烈对比,引发了网上的声讨,史无前例地,众捐款者委托一网友千里赴重庆调查事情的真相。但最后,受委托网友也陷入了通过网络敛财的争议中。 此后,卖身救女、卖身救父、卖身救妻等事件“喷涌而出”,通过网络“索要”捐款,令人目不暇接,晕头转向。“索捐”一词由此诞生,进入公众的视野。 耐人寻味的是,在一次又一次悲剧不断出现之后,人们关注点,已不在其事件本身,而争论其“索捐”背后的敛财“味道”:把离奇的悲惨境遇往网上一晒,希望博取网友同情,然后坐等捐款捐物……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通过网络募捐进行敛财,在某些时候竟是如此赤裸裸。在“乞丐网站”里,网站的“请您施舍一元钱,让我先富裕起来!”的标题鲜艳醒目。3张街头乞讨的照片下面贴着一首改编的打油诗:“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房价飙啊飙,我无避风屋。”——一种对网络募捐爱心的莫名嘲笑。 网络求助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取证?网络募捐的基金能不能得到有效监督?网络捐助何时能逐步规范起来?募捐发起人是否公正无私和廉洁自律?会不会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一切都还是空白。 链接: 其余网络敛财黑手 明星官网: 明星官方网站聚集歌迷人气可谓责任重大,但对于一些明星而言,其官方网站还有另外一项敛财功能。 最新卷入其中的是孙悦——进入官网“粉丝社区”需要通过手机注册,手机账户资费为每月10元。如果要下载图片铃声,则是单次下载收费一元。 类似的敛财手段在网上十分盛行,陈慧琳、刘德华、孙燕姿等明星的官方网站都提供多项服务收取费用。 算命网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算命网站负责人说:如今迷信网站经营内容主要有三类。一类是 “算命”、“风水预测”等等,每项收费为数十元、数百元乃至数千元或“面议”;另一类是出售“吉祥”产品,每件的价格从十几元至上千元;第三类是通过网络开班授课,培养风水算命“人才”。 网络传销: “穿着睡衣挣钱,月收入过万元。”——这是在7月24日,记者邮件里收到的一封网络传销邮件。 记者所要做的,只是仅仅汇出350元入会费,“在将来的90天里,就能单单靠发送一些电子邮件、发展下线、建自己网站而赚到10万元直到更多……” 这似乎是一笔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的生意:只要你每天连接上一两个小时的互联网,投入上百元“启动资金”。但这是一个骗局,它正如脓疮一样在互联网上溃烂。 网络敛财共同特点 与其它敛财手段相比,新兴起的网络敛财手段大多有如下典型特点: 1.该行业法律法规监管极度不完善甚至是空白。 2.利用难以查找身份的网络这一平台大肆敛财。 3.敛财者的身份非常隐秘,具有很大欺骗性。 4.敛财者的口号足以打动人心。 5.人们相信敛财者选取的行业可以制造“一夜暴富”神话。 来源:电脑报 责编:Rebecca.Jane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