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网管到CIO:IT生涯应脚踏实地做起在深圳求学毕业后,学校推荐李国平到了本地的一家通信公司做数据监控。李国平说,这个听起来挺神秘的岗位其实是拿着冲击钻往墙上打眼、钉槽板、布线、接线等,做体力活,他说并没有担心自己学无所用,因为搞IT不能好高鹜远,必须脚踏实地。 对IT系统可用性研究 李国平说:“做网管这么多年,遇到问题最多的是员工无法上网、局域网之间无法访问、网络打印机问题、计算机闹病毒、系统启动太慢等,这几大问题又包含许多小问题,而且基本上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一样,这样使得我对微软操作系统如server 2003、XP/2000等有了较深的了解。其次研究得比较多的是‘IT系统可用性’,因为融通环保公司出现过好几次比较严重的IT故障。” IT系统可用性是指IT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等对用户有效使用和令人满意的程度。狭义上说,可用性指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即尽量缩短因日常维护操作和突发的系统崩溃所导致的停机时间。而广义上,它还包含了响应速度、服务质量以及数据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可用性的考量上,“故障期时间”与“系统恢复时间”是两项最重要的指标。 李国平指出,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日常业务对IT系统依赖程度加剧,IT系统的可用性日益成为企业业务营运的命脉。虽然企业开始日益重视IT系统的可用性,但在理解与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与偏差。例如,将IT系统的可用性看成为IT产品质量的孤立事件,指望依赖软硬件产品质量的提升来改进系统的可用性;或缺乏明确的可用性目标,即使有也是通过将软硬件系统的可用性指标相叠加得到,而非从业务角度去设定。实际上,在造成系统停机的原因中,软硬件故障只占20%的比例,而其余的人为错误、系统架构和应用程序不当操作造成的故障所占比重高达80%。而且用户通常分不清楚什么是网络故障、服务器故障、服务故障、安全故障,他们只会把任何问题都看作是系统故障。 因此,IT系统必须从根本上确保可用性,企业应当事先考虑到各种程度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保护措施,例如IT系统可用性计划与容灾恢复计划相结合就可提供更高等级的可用性。IT应用成熟度各有差异,对IT系统可用性的需求层次也各有不同。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需求为系统级可用服务,如主机可用服务、单点故障修复等;第二阶段的需求重点在于容灾恢复,如数据备份和恢复;第三阶段的重点在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TSM等服务管理;第四阶段则是企业追求的是业务弹性,如SOA架构、BS77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安全标准等可用性。 责编:穆琳琳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