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O:绿色IT不是概念 提倡绿色采购真正实现绿色IT,需要借助法规的力量。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是国际市场淘汰高能耗和劣质产品的重要措施。 3月27日晚8时30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性地标之一的故宫博物院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关灯。此次活动得到了全球大量人员的参与。绿色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就在2008年,IDC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得出了一项结论,这就是绝大多数CIO认同绿色IT的理念,但却只有三分之一被调查的CIO认为在采购IT设备时,会考虑绿色IT相关的因素。但到了今天,虽然只相隔短短两年,情况却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绿色已不仅仅是理念,绿色IT已成为了进行时。 绿色,刻不容缓的革命 IDC日前发布的《ICT可持续发展指标报告》指出,借助基于ICT的解决方案,到2020年,G20国家可减排58亿吨二氧化碳。这项研究涉及了六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即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这六个国家总共可减少2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G20国家总减排量的41.4%。由此不难看出,绿色IT的潜力。另一方面,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保护绿色的未来希望之所在。 IDC亚太地区绿色IT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副研究总监Philip Carter表示:“显然,亚太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IDC的ICT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出了如何在国家的层面通过运用ICT技术积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期待亚太地区各国政府着眼于本次研究所强调的技术领域,推出激励政策,鼓励公司和消费者更有意识地为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使用这些技术。我们还期待更多政策制订者迈出更大步伐,明确要求某些行业使用相关ICT技术和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绿色环保的响应,其力度也是历无前例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今后中央预算将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持力度。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重点节能环保工作的实施,全社会正在形成节能环保的良好风尚。工业的节能减排是我国整个节能环保工作的重点。2009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呈下降趋势。今年国家将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绿色IT,法令先行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参与绿色环保的意识,但要真正实现绿色IT,却非要借助法规的力量不可。从全球视角来看,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是国际市场淘汰高能耗和劣质产品的重要措施。 与人们日益高涨的“绿色热情”相比,国家在与绿色相关的法规制定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黄建忠处长日前在“2010(第四届)中国绿色制造年会”上表示:“国内与绿色IT相关的法律,主要问题体现在两点。一是法规制定相对滞后,二是目前是三个部门在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缺少系统性。” 此外,实施绿色IT的当务之急,还需要筛选出对绿色环保影响力大的技术,加以大力推广。而谈起这些技术,IDC企业基础设施、消费和电信研究高级副总裁Vernon Turner称:“这些核心技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能够在三年内带来实际利益的成熟技术、能够支持网络处理任务的技术、以及能够独立存在的技术。”
责编:穆琳琳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