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目前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录入信息,勉强可以应对中小型机房的管理需求;随着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的脚步,成为数据中心运维的短木板之一。 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中国掀起了数据中心的建设高潮,大型甚至超大型数据中心正在陆续投入使用。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1~2013年在建或规划中的大型数据中心就有255个之多,其中超过10000标准机架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就有23个之多。 目前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录入信息、管理工具较为简单、工作流不清晰,勉强可以应对中小型机房的管理需求;但是,随着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的脚步,成为数据中心运维的短木板之一。 传统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海量的资产信息依靠人工采集与录入资产信息,依靠Access、Excel等工具或小型资产管理软件来管理,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差错率高,往往导致资产数据不可用;例如:某ISP运营商下辖数十个数据中心,依靠半手工的方式来管理资产,花费大量人力在资产盘点、报表合并等工作上,费时又费力,还无法保证数据准确。 2)快速变化的IT业务需求导致资产变更成为常态,每个月都有数百甚至数千服务器上下架;而传统的资产变更过程没有实现标准化、流程化,难以保证网管中的资产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变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信息逐渐失真,最终导致如有新设备上架,还需要派人到现场去寻找可用的位置。 3)资产管理粗放,人员职责不清晰,资产数据没有经过高效地分析与利用,易形成不明资产或闲置资产。因此,业界主流厂家纷纷推出智能、高效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完整的流程控制、资产识别、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进行有效管控。 智能的资产识别技术可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 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实时刷新、准确无误的资产信息库;而资产信息的采集、录入的准确性往往决定了一个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是否可用。随着数据中心的设备数据增加,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显得更加重要。但是,传统的资产信息采集方式是通过定期的人工资产盘点来获取,人工差错不可避免,费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业界内的众多厂家也在尝试各种新的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减少人工参与环节,减少差错率。目前,应用较广、较为成熟的资产识别技术主要有: 1)资产条码扫描技术。一套完整的条码管理系统主要由标签、扫描终端、网管等部分组成。首先,在设备进场之前,预先将带有条形码或二维码信息的标签粘贴在资产上;然后,在设备上线或发生变更时,使用移动式扫描终端对设备上的标签进行扫描,快速的录入资产信息;最后,借助无线传输技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网管中,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此外,也可以将系统中最新的数据下载到扫描终端中,通过图形化界面显示当前位置的资产信息,以便在现场进行资产信息比对、查错。因此,通过条码移动扫描技术,大大提高了资产盘点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人工录入环节,保证信息流和资产实物流的准确对应。 2)机柜级资产识别条技术。资产管理的一大难点就在于确定IT设备所在的机柜U位;针对这一难题,业内的部分厂家推出了智能化的资产识别条。资产识别条可以安装在机柜的侧面,通过内置的ID芯片进行近端通讯,可以识别IT机柜中的每个U位是否被占用,以及占用此空间的设备信息。这些资产位置信息通过资产识别条的通信接口集中上报给资产管理系统,从而完成信息的采集、录入等工作。通过资产U位的识别,可以精确发现连续可用的U位空间,用于指导刀片等服务器的上下架工作。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数据准确性高,及时性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资产变更信息,适合对资产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3)设备自动识别技术。与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不同,大多数的UPS、空调等设备做不到被网管自动发现,还需要用户手工添加到网管中并纳入监控。如果这些设备增加电子标签等信息,主动向网管推送设备信息,则设备就可以在网管上实现自识别、自注册,自动刷新信息到资产管理系统,极大的简化了相关工作。目前,业界一些设备厂家已经开始提供并推广这一方案。 责编:李玉琴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