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制造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印度重视发展制造业是中国模式影响的结果,但并非完全照搬,其平稳发展体现了印度的后发优势。面对印度制造业的竞争和挑战,为了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学习印度经验和反思中国模式。 从2004年辛格政府建立以来,印度制造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充满生机。印度重视发展制造业是中国模式影响的结果,但并非完全照搬,其平稳发展体现了印度的后发优势。面对印度制造业的竞争和挑战,为了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学习印度经验和反思中国模式。 一、近年来印度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独立后印度制造业一直发展滞后,从1995年到2004年的平均增长率只有7%,其中1998年的增长率还低至2.7%。然而,制造业地位十分重要,既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又有利于就业,印度每年有1400万新人涌入劳动力市场,但制造业每年仅能提供100万个新工作岗位。实际上,印度拥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廉价丰富的劳动力,也有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可能性。2004年,以“经济改革之父”曼荧汉·辛格为总理的新政府决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印度制造业开始步入快车道。据印度中央统计机构(CSO)数据显示。工业部门的制造业生产指数(1993=100)分别是:2003为196.6,2004为214.6,2005为234.2,2006为263.5,2007为287.2。印度经济监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印度制造业增长率高达12%。2007年的增长率也有8.8%。2008年,受国内外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印度制造业发展减速,2008年第一季度,印度制造业增长率降为5.7%,但7月又上升为7.5%。 近几年出口额连续大幅增加也反映出印度制造业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近年来,印度仿效中国设立的特别经济区(SEZs)出口发展快速,2007年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达168亿美元,增长94%;2008年预计将达到313亿美元,增长86%。埃森哲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低成本国家外包业务发展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在未来5—10年内印度制造业出口将增至1500亿到2000亿美元。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指标是外资的规模和增速。为了实现建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目标,辛格政府加大了引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印度的规模明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0年印度吸引外资仅35.85亿美元,2005年上升到66.76亿美元,2006年高达168.81亿美元。由联合国贸发组织对141个国家进行的FDI指数排名显示,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由2005年的第121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113位,是历年来升幅最高的一年。一些专家预测,印度作为“后中国”市场,将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新目标。 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集中体现在汽车、钢铁以及制药等优势产业和世界级企业的快速发展方面。以汽车业为例,根据印度汽车制造企业协会统计。2008年1-6月,印度共生产乘用车(含轿车)和商用车124.6万辆,同比增长11.2%;共生产三轮车和两轮车(含摩托车)432.5万辆,同比增长1.9%;印度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三轮车、两轮车)出口达69.5万辆,同比增长31.O%。印度的汽车生产规模还将会大幅度扩展,2008年9月4日,在新德里举行的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MM)年会上,印度商工部长纳特表示,印度将成为全球汽车出口中心。10年后年出口额将达到250亿美元。优势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印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并培育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如软件业的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和维普罗公司(gripm)、制药业的兰巴克西公司(Ranbaxy)和雷迪博士实验室(DrReddys Labs)、汽车零部件业的巴夏汽车公司(Bajaj Auto)以及汽车装配业的马亨达(Mahindra),等等。2003年,兰伯西制药公司在全球的药品销售额达7164亿美元,2004年其净收入达到9亿美元,发展速度惊人。 二、印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调整产业结构,辛格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制造业。 辛格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立了“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专职负责“确保制造业的快速及持续发展”。2005年9月26日,该委员会发布了“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提出印度的目标是“与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建议政府应该修改劳工法、减少无意义的生产检查、改善基础设施以及改革进口关税体系等措施。目前,印度政府已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减少政府干预、减少劳动保护、降低关税、吸引外资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等政策。 在印度政府实施的各项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措施中,最为突出的是外资政策。2004年印度外资政策被认为是“印度经济改革的里程碑”,主要做法是提高外国投资者的控股率,扩大FDI的投资领域,简化FDI的投资手续,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上进行组合投资,取消进口配额,等等。l呦口印度逐步取消对外国直接投资控股的最高限额,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公路、机场、港口、民用航空等领域允许100%的外国直接投资。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所占的比率由原来的49%提高到74%。政府还简化手续,在30天内给外企答复,在许多领域允许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经自动获准方式获得批准。 为了吸引外资,印度大小官员积极在全球各地招商。辛格利用他就任总理后的首次英国和美国之行,频频向当地企业家介绍印度的市场前景和政府的经济改革计划,期望他们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力度。在2006年达沃斯财富论坛上,150人的印度代表团发起了“处处是印度”的活动,他们向与会者的房问赠送礼品、举办多场“印度之夜”晚会,还请来好莱坞的电影明星、舞蹈家和流行歌手助兴,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外资。 2.立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基础,印度选择以建立技术型制造业中心为目标的道路来实现跨越性发展。 目前,印度制造业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落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相比,印度制造业的很多发展条件和状况不尽如人意,但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占有优势。立足国内形势,印度政府选择以资金和技术型制造业为先导,优先发展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医药化工业、电子制造业等产业,再进一步推进整体制造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靠研发、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来发展知识型制造业的道路。利用“后发优势”,印度制造业不仅获得了快速发展,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跨越性发展,直接占据了制造业产业链条的制高点。 3.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制造业全球转移新机遇。 由于改革起步较晚,印度曾错过了全球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外包,对于目前的技术和资本型制造业全球转移,印度把握住了机会。如在电子领域,韩国LG电子决定增加在印度生产家电产品的投资,电信巨头诺基亚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建立一个可雇佣2000人的手机制造企业。尽管目前只有7%的跨国企业在印度设厂,但18%的大企业意欲在今后3—5年进驻印度。 印度能在这次技术资本型制造业全球转移中崭露头角,依靠的是独特的自身优势。(1)法律方面。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国,印度法律体系非常完善,而且与欧美国家的法律体系兼容性更好。(2)语言文化方面。英语是印度国家官方语言之一,英语的普及使印度与西方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严重的语言文化障碍。(3)企业方面。印度的各种经济商务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已经多年,印度企业比中国企业更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和国际贸易规则。(4)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印度在推行知识产权保护法方面表现良好,吸引不少国际公司到印度设立研发中心。(5)人力资源方面。与中国相比,印度劳云勾力成本低,青年劳动力资源Iji『景更好。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20年,20-24岁年龄段人口印度将有1.16亿工人,而中国只有0.94亿工人。同时,印度精英人才的工程技能和英语技能,将使它在整个制造业领域更有竞争力。(6)市场方面。从成本和投资安全考虑,跨国企业不再将中国作为唯一的投资目的地,而越南的金融危机和泰国的政局动荡使东南亚吸引力大减,国内市场广阔而又稳定的印度更受青睐。 三、对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在规模上,总量和市场份额不大,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为主;在市场效率和效益上,劳动生产率低,交易成本高;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研发投入少,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才数量以及知名品牌少;在劳动力素质上,技能型人才缺乏。为了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印度的发展经验。 1.依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1世纪初,围绕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竞争,一场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全球化的制造业革命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工业信息化的作用体现在: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启动新的需求;提高企业及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哪嗨每一次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提供了制造业实现突破甚至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这也是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轻工制造业取得快速的发展。然而,这种产业模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获得的利润却十分有限,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核心技术缺乏,导致制造业空芯化和低成本劳动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制造业方面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提升高技术产业。为了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首先是建立制造业技术开发体系。力求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其次是建立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实行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重视人才培养,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存在劳动力技能不足的问题,但印度十分注重对劳工的保护和教育,近年还持续增加了教育投入。如今,劳动力成本低廉、高技术人员众多以及年轻工人潜力巨大等使印度在人力资源方面独具优势,这也是国际企业纷纷抢滩印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中国企业对于人才重视不够,制造业创造的财富并没有让员工受惠,工资涨幅很小。导致在珠江三角洲出现“民工荒”问题;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够.制造业陷入低层次、低价格、低利润的怪圈。对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言,人力资本的质量与数量,远比实物资本的质量与数量来得重要。如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企业的应用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工的素质。 面对印度在劳动力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持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技术优势才是保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可靠保证。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资,以继续保持教育良好的熟练工人方面的竞争优势。其次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企业员工既是劳动者,也是创造者,中国想要成为制造业的强国和提高自己的制造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员工的投入。再次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造业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的体制与机制,避免人才浪费现象。 3.扶持本土企业,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是—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是产业技术的龙头,是带领众多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体现一国的产业实力。独立后印度实行的是混合经济模式,私营经济发展比中国要好,出现了一些世界级的企业,有的还跻身世界企业500强,而上榜的中国企业全部是国营企业。在企业政策方面,印度在本土企业扶持保护方面比我国要好一些。虽然积极吸引外资,但印度政府一直坚持内外平等,拒绝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尽管印度的金融体系有许多缺陷,但它却不像中国的金融体系那样歧视小型私人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没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技术公司创业起步就受益于这一体系。我国也应该强化企业扶持政策,取消对外企特殊政策,而且应该按国际惯例,建立在招标中对本土企业的优惠待遇。我们还需要提升中国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措施是: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前提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实现中小企业集群化,发挥中小企业群在竞争中的团队作用;增加科技投入,重视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 4.重视软环境建设,吸引并合理使用外资。 目前。印度制造业的主要动力来自外资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税收制度、经济观念、经济规模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印度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远远少于中国,2006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为694.68亿美元,而同期印度的FDl只有168.81亿美元。从长远看,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比中国更有优势,如经济发展前景光明、国内市场巨大、原材料价格低廉以及不断增强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全国通用英语、稳定的民主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透明的金融体系、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宽松的外资政策、良好的国际关系等,有利于印度获得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相对优势。在外资利用效率方面,印度也是可圈可点的。以2004年为例,中国和印度的GDP增长率分别是10.1%和7.3%,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606.3亿美元,印度同期只有53.35亿美元,不足中国的10%,印度建设新厂和设备的国内投资只及中国的一半水平,而中国将近50%的GDP投资到了国内的工厂和设备上,差不多与印度的整个GDP相当。因此,我国需要调整外资政策。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制度、知识产权、行政、法律等软环境建设,营造吸引外资的有利环境。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外资,不能为了外资而引入外资,要让外资为我所用,采取措施将外资引向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同时,还要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责编:赵新娜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