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那点儿人事:内外人才融合阵痛这些“人的问题”与海尔经历的一场重大变革——信息化革命。与任何重大变革一样,海尔也正承受伴随变革而来的阵痛。 8月25日,青岛海尔宣布取消原定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新的方案制定则还没有时间表。 不少业内人士对海尔的股权激励计划突然取消表示意外,因为就在今年4月份,海尔还公告称已经重启股权激励计划。许多人认为这与海尔企业内部的一些问题可能有关。 此前,海尔还爆出冗员大量出现、高管集体辞职、三中层涉嫌贪污千万被捕等新闻。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跟“人”紧密相关。一位熟悉张瑞敏的人说:“张现在最大的压力有两个,一是业绩的压力,一是张给海尔制定了很宏伟的蓝图,但现在的许多高管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人的问题”与海尔正经历的一场重大变革——信息化革命紧密相关。与任何重大变革一样,海尔也正承受伴随变革而来的阵痛。 非“空降兵”的1+1+N模式 在去年海尔的中层干部会上,曾经有这样一段发言:“海尔的今天不仅是张瑞敏一人的功劳,也是整个团队的贡献。张总是海尔的领航者,但现在海尔这个‘海’太大了,需要大家都当舵手。”杨绵绵去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人员素养是最为重要的难题。” 关于高管能力与企业发展匹配度的问题,在胡泳所着的《海尔的高度》中有这样的描述:陈广乾说:“我来之后,跟张总有一次汇报。那次汇报应该对张总有一些震撼。汇报的第一个题目说,海尔在整个运营层面上是没有战略的。张总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脑子里有非常清晰的战略,但这个战略没有翻译下去,没有转换在整个运行层面上,这就出现了断档。所有业务单元的负责人,脑子里想的都是产品线上的东西,没有人想整个供应链怎么建、研发链怎么建、市场链怎么建?中间的平台完全缺失。”陈原来是惠普的顾问,后来加盟海尔任首席信息官。 为了改善人力资源的状况,海尔开创了“1+1+N”模式。第一个1叫“外1”,是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家;第二个1叫“内1”,代表海尔有创新精神的人;“N”代表了可以成为“内1”后备的团队。张瑞敏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关于IBM人才“长板凳”计划的实践案例,旋即写下批语转给HR部门,HR主管找到IBM大中国区,决定将这一最佳实践引入海尔。现在,IBM前亚太区副总裁王嘉陵是张瑞敏的特别顾问。 这种用人方式在海尔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革。海尔过去以拒绝空降兵着称,都是自己培养人才。跟张瑞敏一起在海尔打拼了十几年的核心管理团队一贯以“稳定”着称。也正因此,从外面请来的人,海尔并没有沿用惯例称之为“空降兵”,而是“外部专家”。 随之,IBM前亚太区副总裁王嘉陵、HP前高管陈广乾、SAP(中国)前副总裁展舸等人,都成了张瑞敏礼遇的贵宾。之后,海尔爆出多名高管离职的消息。 但张瑞敏很认可这种模式。他总是拿陈广乾来举例。“陈广乾和我们原先这块工作的负责人一起工作,现在工作得很好。大家的目标是一个,就是打造世界上信息化第一的信息系统,所以他俩协调得很好。” 与陈广乾配合的是梁旭,他是海尔集团IT事业部部长。从1999年进入海尔以来,为推进实现海尔管理创新和品牌国际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流程再造”工程启动后,IT事业部归到了海尔的新部门——PSI,而领导者是陈广乾。 内外人才难融合 不可避免的“阵痛” 梁旭与陈广乾的融合,是“1+1+N”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内外融合都是成功的。尽管海尔一再称这些“贵宾”与“空降兵”完全是两个概念,但很多海尔的中层管理人员对此并不认可,他们依然把这些人看做是空降兵,认为他们对海尔文化的理解不如老员工深,甚至对打江山的海尔元老是个打击。 一位海尔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几名高管离职的原因或许与“空降兵”高管的冲突有关。也许未来还会有人因为与“外1”无法融合而离开海尔。 在张瑞敏看来,“外1”不一定就比“内1”好。但“内1”可能受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太封闭了而做不好手头的工作,由于“外1”的思路与“内1”不太一样,这就会产生脑力激荡。“外1”能带来许多新的观点。为了避免“内1”和“外1”发生冲突,海尔让高管们自己找“外1”,就是自己承担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从外面找1位外部人士担任他的工作搭档,而非由公司包办。 据了解,目前整个海尔集团,各重要的职能部门、事业部都配备了“外1”。海尔整体厨具开发部部长许强对记者说,在他们部门“1+1+N”的模式被运用得很好,他们的“外1”有多年国外整体厨房开发的经验,还带来了很多新理念。“他们来了就是专家,重点是做新产品开发和系统流程这两项工作。”许强说,“外1”来了会找许多员工形成新的团队,一起工作。但很多事情“外1”不一定能做得好,还需要“内1”的配合,用最快的时间带出一个团队。 许强这样评价“1+1+N”模式:“如果不考虑个人利益,为了海尔的发展,这是个很不错的举措。”但一位知情人士反问记者:“如果是你,你会选一个比你优秀的人进海尔吗?你不会担心自己的职位不保吗?”在本部长和事业部长层面,“外1”和“内1”的融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1+1+N’到最后必须是融合的,如果不能融合也不行。成本肯定是大,只能以投入产出来算。我们现在想的也是在探索之中的事,会不会一定能行呢?还很难说。”张瑞敏的这番话,说得很实在,因为这个理论还没有最终的检验结果,但他相信,在流程再造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阵痛”。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