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刘邦“雍齿封候”谈组织领导者惩罚管理的SHCPE模型(作者:雷国平)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 这里的侵犯行为(Aggression)是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它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 每个公司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包括建立与奖励相对应的惩罚制度,组织领导者希望借此管控企业的管理问题,保障组织高效良性运转,但是实践中运用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认识惩罚管理?怎样的惩罚管理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看了历史上的“雍齿封候”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雍齿封侯”是《史记•留侯世家》中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时正值汉朝初立、赏封未定之时,刘邦见诸将在沙地里聚众私语,引起注意,遂向张良询问,张良说这是“谋反”的征兆,并请刘邦封最痛恨的雍齿为侯,以定人心。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封雍齿为什方侯,人心安定,一场潜在的组织危机最终圆满解决。雍齿对于刘邦来说,算是一个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刘邦起兵之初,第一仗得胜,让雍齿镇守“根据地”,他却背叛刘邦投降别人,而且“数困辱”刘邦。但刘邦得天下后,对自己最痛恨的人,不咎既往,不罚反奖,体现了他过人的胸襟度量,同时巧妙地巩固了襁褓中的初生政权。从这个角度上说,刘邦不愧是一个组织行为专家。 我们知道,组织惩罚管理有个著名的“火炉法则”,今天笔者拟在借鉴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独创的领导者组织惩罚管理的“shcpe”模型。所谓“shcpe”模型, 是由“sp eed ” (速度)、“hide” (隐藏)、“cancel” (取消)、“prevent” (防备)、“encourage” (奖励)五个英文单词组成,是指在实施组织惩罚管理时要遵循的五大法则,具体如下: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管理中,会要求父母在孩子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实施。也就是要在孩子记忆犹新时及时惩罚,使他知道错在哪里。而选择惩罚的方式,应与错误行为相关,这样才容易出现效果。例如:带孩子出外时,孩子出现偏差行为就应立刻处理,不要等到回家后,孩子已经忘了再处罚,就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这是告诉人们轻易不要使用惩罚,当然实际中惩罚并不是只有负面影响。惩罚就像一把刀子,用得好当然有其效果,惩罚过当,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冲突,也容易衍生出虐童事件。 心理学告诉我们,惩罚可以减少侵犯行为,假如人们预期自己的行为可能遭受惩罚,则会避免表现侵犯行为,但事实上惩罚往往使受到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不当更有可能酿成人间悲剧。 前不久发生的浙江缙云“杀师案”即是明证。10月20号,也就是凶杀案的前一天,犯罪嫌疑人丁非为了逃课去网吧,向老师撒了谎。第二天被班主任潘老师发现,老师于是提出要去小丁家家访。而这个年仅17岁的初三学生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在家访时告状,便加害于老师。 这些事例再一次验证了组织惩罚“烫火炉原理”中“及时性原则”的正确性—— 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被灼伤。当员工(学生)发生错误行为,企业(学校)必须立即进行惩罚,这在效果上要比延时惩罚好得多。
前些天,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光绪皇帝死因被查明的消息。经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检测显示,光绪是死于砷(砒霜)中毒。 据记载,光绪在宫中和瀛台被囚禁期间曾服用过中药,理论上讲,这也可能引起光绪慢性中毒。但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其头发发根的测试,证明了光绪并不是死于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中毒。 有人认为,以当时的条件、环境而论,如果没有慈禧的主使和授意,谁也不敢、也不能下手毒杀光绪,而且慈禧又有谋害光绪的动机,光绪皇帝死时,年仅37岁,却比74岁的慈禧早死一天。这种巧合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 有人假设说,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与其说光绪帝是死于有人背后下毒,不如说是死于自己在环境不利时,没有很好地隐藏自己的惩罚意图。
在行使赏罚时,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看看自己的行为到底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体验一下他人的痛苦,并通过自我意识反省自己,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己的侵犯行为,避免产生因实行惩罚反而激发组织冲突的恶果。 三国时期的曹操对待犯错的员工不予追究的方法,就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官渡之战后,袁绍仓皇溃逃,曹军兵士从袁绍主帐里搜出大量书简,其中不乏曹操手下与袁绍暗通消息的信函。“把他们一个个找出来,按军法就地处决”(“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几个对曹操最忠诚的谋士武将,不约而同地建议道,言词里充满愤激之色。“免了,免了。当时我都自身难保,有人希望在我死后能另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自属人之常情。烧了吧,都烧了,谁也不许偷看。”(“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种明智的做法使那些与袁绍暗中交往的人感激涕零,也使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进一步增强。
根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的记载, 历史上的张飞虽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的优点,却也有性格暴躁、驭下寡恩的严重缺陷。他最大的毛病是驭下过分严厉,对贴身士官常责罚过当,拳打脚踢成了习惯,刘备为此常加申诫,可惜张飞一直不能改正。 公元221年刘备伐吴,张飞率兵万人,要和刘备一同发兵东征。临行前,张飞下令军中,必须三日内备齐白旗白甲,三军带孝讨伐东吴,但没想到部将范疆和张达,害怕因无法按期完成任务遭到责罚,于是干脆趁张飞熟睡的时候,把他暗杀,拿着张飞的人头驰奔孙吴投降邀功。 张飞身为一个管理者,缺乏包容的修养,部属有错,从不宽谅,尤其是酒醉之后,喜欢毒打士兵,部属跟着他,是稍有不慎,就被重罚。天长日久,就算他处罚的有理,部属也大多不服气,对他是恐惧大于尊敬,大家想必怀恨在心,而想伺机报复。 刘邦没有因手下大将的要挟,发怒处罚, 反而慷慨地封其为齐王, 关键时刻起到了争取人心、稳定形势的作用。此后韩信也是感于汉王厚恩,“ 不忍背汉”, 死心踏地为刘邦卖命, 为刘邦打天下, 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开头刘邦“雍齿封候”故事恰好体现这一法则,事实证明刘邦的方法是极为高明的。 刘邦这种手法屡试不爽,之前与项羽荥阳三年相持不下时,韩信刚好在东方把齐国打下来了,这时楚汉的成败,完全取决于韩信。韩信就派人来让刘邦封他做假齐王,刘邦当然很恼火,就说:“天下还没打下来,你就要做王。”本想处罚韩信,然而张良踢了他一脚,刘邦这人也真聪明,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王啊,干嘛封假王啊。”的著名将领皇甫嵩,也特擅此道。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他知道手下有人受贿时,不仅不加责罚,反而给他更多的钱财,结果,受贿者中竟有因羞愧而自杀的。 惩罚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组织对犯错员工不予处罚或不罚反奖,这份肚量从谋略的角度说,可以命名为“怀惭术”,亦即通过让手下羞愧的方法,使他们从此以后更加俯首贴耳,再也不敢(或不忍)对自己有任何不忠。 某民营企业也曾发生过类似的真实案例。一次公司领导接到一则关于某资深部门主管有收受贿赂嫌疑的举报,这位主管是在企业工作20 多年的元老级员工。出人意料的是, 一个月后, 该员工不但未受处罚, 工资单反而连升两级, 或许这是老板的无声语言在说: 你嫌工资低和我说呀, 为什么要去损害公司利益呢? 记得管理上有个词叫“ 管理过度”, 是指规定的条框太多,处罚太多太严厉, 员工会因此害怕承担责任而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部门之间会出现更多扯皮、猜疑、搪塞,合作更是无从谈起。更可怕的是,员工会认为公司缺乏包容和人性化,员工不再关心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公司上下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对公司长远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最后,我想引用深圳3A企管顾问公司党新民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许多企业还在如何管住员工一举一动,如何考核惩罚员工的歧路上走,还没有意识到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环境,快速培养人才,挖掘全员智慧才是顺应环境之举。 本文作者:雷国平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HR经理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