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团企业绩效管理分析绩效管理在社会的各类组织中都有应用,并且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到一个3~5人的门店,大到集团企业或政府组织,绩效管理都是组织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就绩效管理的应用的程度和效果来看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 本文关键字: 绩效管理在社会的各类组织中都有应用,并且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到一个3~5人的门店,大到集团企业或政府组织,绩效管理都是组织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就绩效管理的应用的程度和效果来看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 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我们可以从企业组织结构角度,将其分为单一企业绩效和集团企业绩效。很显然,集团企业的绩效管理,相比单一企业来说更加复杂。本文主要通过对集团企业管理的类型和业务分析,来探讨集团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一、集团企业的管控类型 集团企业一般有多家下属子公司,甚至多家孙公司,对于集团公司的管理和控制,依据“集团管控三分法”,可分为财务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运营型管控(操作型管控)。 1、财务型管控 集团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为主。此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手脚”。集团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上,关注的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予过问,只要达到财务目标就可以。 2、战略型管控 企业集团集团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集团公司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干涉较强,但是子公司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理解为“有控制的分权”集团总部制定涵盖大多数活动的职能政策。集团总部在集团核心业务发展上具有决策批准权,以及主要业务流程的监控者,检验集团战略在技术上和操作上的合理性。 3、运营型管控 总部作为经营决策中心和生产指标管理中心,以对企业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为目标。它们大多直接管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二、绩效管理的内容和工具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由杜拉克在1954年提出的目标管理,是把企业的工作目的和任务自上而下地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明确目标,据此考核。也要求经理人从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目标,让员工依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管理主要是制订目标,下放目标,然后考核。"Lucy Zhou认为虽然其中也有一些跟踪的内容,但还是注重结果而不是对行为过程的管理。 而从这种纵向目标一致的理念中衍生出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却成为动态绩效管理中都需要用到的概念。它既保留了目标管理从上到下的指标分解过程,也结合了有形财务指标和无形指标(如工作态度、公共责任等等)的思路,但更侧重过程中的辅导和沟通。每位员工的KPI选择标准一般是对工作绩效产生重大影响或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内容。 360度打分 360度打分的用意在于从多维度来考核员工绩效,包括了员工本人、上下级、同事之间以及终端客户的打分,但如果打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如很多企业对"德能勤绩"的抽象概念打分,360度的时间和人力的耗费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清晰界定打分的内容,使其能够真正反映该岗位对客户(包括内部客户)的增值点,使打分更具有针对性。但对一些支持部门,如财务部、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等,在考核内部客户满意度时,可以采用类似360度打分的方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SC)虽然被很多企业应用于绩效管理当中,但孙永玲认为,平衡计分卡从1992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越了绩效管理方法,而成长为战略执行的工具。"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当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她强调。 基于EVA的绩效管理方法,把企业内部制订的很多离散指标统一成一个最终指标,"无论是提高销售额还是提高市场份额,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EVA不衡量过程,直接切入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一种概念朴素的方法,避免了考核中间过程指标可能造成的管理上的误导。 三、集团企业的绩效管理 通过集团公司的模式运作,是企业获取经济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数集团公司在取得很大的成就的同时,也陷入总体目标与子公司目标冲突、资源配置与集团战略相脱节等困境。如子公司为局部目标隐藏收益水平和干扰集团行使合法权益、使母子公司处于利益博弈关系,造成集团公司业绩水平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因此,通过打造基于战略规划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实施恰当的绩效跟踪和合理的激励方案,既能将集团意愿贯彻到各个经营单元中去,又能调动经营单元的积极性,是集团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之所在。 集团企业的绩效管理是集团公司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过程,需要充分反映集团总部分身的定位和战略构想、以及集团总部的管控模式。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其深层的目标,是基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将战略目标根据一定的因素层层分解,明确集团各个组织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对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监控组织的行为,从而实现集团的目标。因此,设计合理的业务经营单元的考核指标,必须要考虑集团总部的管控模式和战略构想。 1.财务型管控的模式,集团总部主要的关注:财务/资产、集团规划、监控/投资管理、收购、兼并等等。这样集团总部基本相当于投资管理公司或者风险投资公司,这样的集团并不一定关注于下属业务单位的长远发展,可能只在于业务前景的可升值性。他们对于业务经营单位的主要控制是财务指标,保证具体业务的资产回报率及相关财务指标。这种集团控制关注于资产经营,而不是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2.战略型控制模式。集团总部主要的关注:战略控制、财务/资产、集团规划/SBU战略、监控/投资管理、收购、兼并、人才培养、审计、集团营销、现金管理等等。这样集团将整个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以整个集团的总体优势抵御经营风险,赢得竞争优势。正如一位老总而言:“大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生存。”这样的集团总部主要关注在战略资源优化配置和经营者队伍,主要关注于包括财务指标的战略协同指标和经营班子素质等等指标。 在我国的企业集团当中,这三种集团总部模式都存在,但是相关的考核设计并不一定都很成功。很多集团并不明白自己的管控定位,往往财务指标一大堆,各种预算和管理报告基本反映了公司的状况——全面、明确、详细,但是只是大量数据的堆积。数据太多,没有重点,经常使用不准确的计量指标,导致员工行为因循守旧,经常进行无效劳动。有些集团使用细致严格的财务核算体系,可以做到良好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控,但是也是没有真正明确意义的绩效管理,而只是滞后的绩效反映。 而且,对于集团下属的业务经营单位的业绩管理设计不能停留在高层方案上,不能把评价方案强加给管理层,必须教导下属适应新的评价指标。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指标,对实现股东价值,以及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都有巨大的作用。需要将组织各个层面的价值动因与评价指标相联系,尤其在生产第一线。 四、总结 集团公司从事绩效管理取的成功的关键是要在深入分析集团公司战略的基础上、根据集团的管控模式,落实绩效管理,并依据绩效水平给出形式多样的激励政策。这样的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帮助集团公司彻底落实总体战略,实现母子公司目标双赢。 责编:张欢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