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和智能化的电子商务协同和智能化的电子商务 陈兵兵 ---Gartner Group预测,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进入企业间的协同阶段。协同商务将在整个供应链上全面拓展,并将给企业的业务模型和商务运作带来变革。 ---ERP解决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通过Intranet实现了内部信息化孤岛的集成。但是,当今市场经济趋于国际化,地域经济转向全球化,业务控制趋于数字化,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日益强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面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的竞争者,因此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的佼佼者。如果所有的业务全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它必然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只有联合该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这时,供应链的概念就由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为广义的企业间的业务和服务流程。这种供应链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及随后提供服务的一些企业和社会部门按业务关系所构成的网络。
---供应链的扩展可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集团公司内部的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供应链扩展。它把集体内部的分公司、生产基地、分销中心、中心仓库等根据业务关联关系联接成供应链。这种扩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美国的通用汽车、宝洁、沃尔玛等集团企业通过EDI方式联接,它也是当今电子商务的雏形。但是,由于EDI通用性差,灵活性、开放性差,数据交流存在障碍,无法适应瞬变的市场,且费用昂贵,多年来阻碍了供应链的发展;二是某些产业的全行业协作供应链扩展,如汽车、服装、建材、医药等,将行业中上下游企业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产业链,充分整合行业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优势,实现整体实力的竞争。这种供应链对现今行业B2B平台的建造和业务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益处。专家预测,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这种产业链间的竞争;三是虚拟企业供应链扩展,它已经跨越了行业的限制,将社会上业务有关联的企业联接在一起,例如以一个配送中心为核心,覆盖一个地区,同时可经营食品、服装、家电、医药等多种业务,它上联生产领域,下接流通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种供应链中,由于配送中心的调配,生产环节生产出的产品恰好是流通环节所需的产品;而流通领域急需的产品也能及时送达,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上下游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之间目前存在着不集成的状况,业务往来需要用传统的手段如传真、电话、信件等进行传输,即使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也存在着不连续性,仍然需要对业务进行重复维护。对于这种分离的处理过程和复杂的更改,由于业务处理不集成和过多重复的步骤,既容易出错,又无法实现对紧急业务的快速响应,会丧失许多商机,也使企业与顾客的联系分隔,使开发、产品和服务等创新受阻。这种分隔的、不集成的业务处理方式是无法实现供应链运作的,就像一堵围墙把企业隔离开,使业务运作成本高、速度慢。这些企业在这种供应链网络中又相对成为了一个个新的信息化孤岛,因此必须向新的集成目标进军,拆除这些围墙。
---电子商务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企业实现新的信息化孤岛的集成和供应链运作、实现业务与业务的集成以及一步到位的业务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工具。企业能够利用这些管理工具及时捕捉商机,在供应链上快速作出反应以获得和维护更多的客户;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大的价值;能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以不断巩固市场;能根据市场信息尽快开发和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去创造新的市场......
---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笔笔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的商业交易,还包括方案的提出、设计、实施以及建立其上的业务应用等各个方面。它是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民间团体、商业结构、企业、员工、消费者等诸多层次的社会主体通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全面联接起来进行业务交往的一种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也将发生转移,从单纯关注交易这一环节向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商务主体(企业)和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转移。而商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诸多方面之间的协同运作,即整个供应链及其与相关环节之间的协同,因此协同商务自然而然也将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
---协同商务 (Collaboration Business)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使得资源通过全球市场进行配置,也将商业、贸易推向了全球化,而其最为突出的形式则是信息网络全球化。在网络世界中,商务、交易都将趋向无国界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业务往来也越来越紧密复杂。如何协调企业间众多复杂的业务往来关系,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人们有能力从单纯关注交易这一节点向关注商务全过程转移,这将涉及整个供应链上各方业务之间的协作。在企业内部,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这主要体现在不同部门计划之间、各层次计划之间以及不同周期计划之间的协同,如多股东间的协同,库存、生产、销售、财务部门计划间的协同,公司战略、战术、运作层次计划间的协同,长短期计划间的协同等。这些都需要一些工具来进行协调和统一。例如,协同的后勤管理能确定对不同客户、不同路线配货、调度、运输的最佳方案;协同的生产管理能根据现有可调配的人力、物力和设备能力等资源进行优化排产,以便实现按期交货;等等。这些协同需要一系列的计划调配工具,如开发排程工具、设计优化工具、转换计划工具、调配计划工具、运输计划工具等。而在企业之间,业务间的协同将变得更为重要,也更难实现。在供应链上,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通常需要有三个层次的计划:需求计划(提供预期市场需求,分析客户购买方式和发展总规模,进行协同预测等)、供应计划(为了满足需求,将企业资源与需求进行定位和最佳配置)、满足需求计划(或执行计划,真正有效地实现需求的满足,是一系列的执行过程)。通过实施这三个计划来完成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在相应执行层次上提供支持功能。例如:需求计划工具、资源匹配工具、执行服务工具、流程交互计划工具、工作流优化工具、高级计划优化工具、战略计划工具等。
---只有作好不同层次、不同业务间的协同,才能帮助企业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企业及供应链上的资源,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并行运作,提高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快速响应能力。
---商务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
---以往以ERP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面向事务的管理,所有的日常事务处理都是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逻辑来进行处理,不能对无法预料的事件和变化快速的异常事件作出反应,而商务智能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它打破了以前所有那些“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使管理人员可以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可以紧紧跟踪甚至达到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科学、快速地作出决策,调整和改变原有的计划,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例如,业务智能处理功能能够对日常业务作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它对所有的业务自动进行识别,将普通业务与异常业务区分开来,把普通业务留给系统按设定好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正常处理,过滤出来的异常业务和特例业务则被提升,留给人做例外的手工处理。在处理特例业务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自学习/自适应技术、知识管理和学习曲线等技术,可使异常业务向普通业务转化,从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知识以及处理方法,为它们在系统中设置好处理流程和解决方法,之后就转变为普通业务,交由系统自动完成处理。
---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可帮助企业从简单的数据处理业务提升到智能的信息分析,并能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Internet为人们提供了广泛查询信息的便利条件,同时带来的巨大信息量也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许多管理者每天都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因此,信息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可自动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再对分析的结果做出判断,对于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异常状况(包括好坏两方面)给出解释说明,并对异常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判断它将会对企业的业务产生何种影响,随之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
---智能的优化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在制定计划时基于多维约束条件和多目标任务同时并存的情况。这种优化的基础模型有随机优化、多目标优化、线性/非线性优化、动态优化等。例如一个定单下达后,完成该定单的目标值可能有多个:按时交货、成本最低、资源使用最平衡、库存周转最小等等,企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最关心的目标值来对该任务进行优化,制定出计划,以达到满意的结果。此外,企业的动态管理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在变化,上下游业务也在变化,因此原有的平衡点将不断地改变。而企业的计划是依照各种平衡点来制定的,变数增多、变化加快,就为企业制定各种计划带来难度。如果没有智能工具,企业是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和快速响应的。同时,智能商务也为企业实现整体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 美国著名的IT咨询机构 Gartner
Group曾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商务应用系统的下一轮发展将支持“协同业务”。对于那些采用了协同化商务模型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其“协同业务”将为它们带来高营业额和高利润的回报。“协同业务”的发展将会在整个供应链甚至在全球网络供应链上全面拓展,并将造就高度灵活、快速反映的虚拟企业,亦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的生产和开采、加工、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分销、运输、配送、零售、市场及服务等商务模型和商务运作带来变革。
责编:陈兵兵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