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和软件:四层理论引发协同新一轮变革近日,金和软件提出了“企业协同四层次理论”,第一次将协同应用分为业务协同(系统协同)、个人协同、团组协同和管理协同四个层面。这一用金字塔模型分层次诠释协同软件内涵的举动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协同软件发展中所一直遭遇的概念之困。 协同软件是什么?由于不同的协同软件商对协同软件都有从自己角度的不同解释,因此,人们对于协同软件究竟是什么其实没有清晰的概念。(关于协同软件概念之困本刊曾在2005年10月17日第38期封面故事中有详细报道)。 或许,四层理论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正在于它第一次从应用架构的角度解构协同软件,使我们得以拨开概念的迷雾,将协同软件仅仅作为一个能够解决企业某些问题的软件工具来重新认识,因此对于协同软件究竟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但是,困扰协同软件已久的概念混乱的问题是否可以从对协同软件的四层次解构开始得到解决?对协同概念的这一重新诠释又是否真的能打破最近一段时间协同软件市场的沉寂并引发协同市场新一轮的变革? 突围 在协同软件的发展史上,其概念之困很大程度上与OA和ERP有关。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快接受协同的概念,协同在最初被赋予“ERP前端软件”的概念,而在协同概念被引入后,一批OA厂商的加入也使协同的概念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概念的炒作延缓了协同作为一个领域的发展和成熟,因为概念和内涵的混淆使得直至今日用户都还没有一个对协同的清晰的认知,这个过程比其他领域(如BI)经历的认知过程更为漫长。” 金和软件副总裁杨光说。 2005年,本刊曾专门就协同软件概念之争的问题有过封面报道。三年多过去了,协同的概念依然被OA等概念混淆着,而与此同时,一批有实力的软件商开始推出了早已超越了传统OA软件的升级的软件产品。金和软件副总裁戴珂认为,现在OA其实是作为企业协同公共应用的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协同的初级阶段。那么,协同软件是否全部是从OA发展而来的呢? “其实正是因为看到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块ERP所无法解决的盲区,很多软件商才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适用的管理工具,但由于无法给自己的软件定性,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最接近的协同。”在一位协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看来,这类软件叫不叫协同软件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其在企业IT应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不过,协同软件的叫法显然还会继续,但现在也是时候跳出软件分类的泥淖,真正开始关注这类管理软件所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而协同软件商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概念和软件分类中突围,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其应用的价值上。金和软件推出企业协同四层次模型的用意显然正在于此。“可以说,是企业应用找回了协同的本源。”戴珂说。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近二十年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很多企业都发现,ERP上线后数据变得更难掌握了,这些数据更难为自己使用。ERP未上线时是整体竞争,上了以后发现这与企业的整体运营都相关,而这正是协同产生的本源。 门派 金和软件总裁栾润峰几乎每周都会到各地讲授“精确管理”的课程,同时,新锐国际也在定期举办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培训。管理思想的灌输几乎成了很多协同软件推广的第一步。的确,协同软件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几乎都是以某种管理思想为基础,比如说金和软件依托的是“精确管理”,新锐依托的则是国外管理大师的理论。 但是,管理思想虽然各有其妙,但作为实现这种思想的管理软件却应该有其共通之处,特别是作为衔接已有各种标准已经明确的其他IT系统的协同软件而言,更应该有其相应的软件架构和标准。而这个标准之争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其实是聚焦在究竟是发展中国式协同还是西方式协同。 “观念与思维方式往往会导致流程不同。”戴珂认为。比如,中国的老板会随时关注到公司每个环节的运作情况,希望整个运营过程是紧凑的,这个也要体现在系统中。 “虽然表面上看目前几家主流的协同软件商都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但归结到软件上则需要解决的是一样的问题,虽然解决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金和软件提出的四层次框架其实是把现有的协同软件的功能按其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类,让用户能够看得更明白,这对协同软件的发展是件好事。”一位协同软件公司的副总这样认为。 戴珂解释说,在金和看来,精确管理思想是作为应用的指导性理论和框架,而企业协同则作为精确管理实现的层次模型,在此基础上的平台产品又作为企业协同模型的实现。事实上,金和的四层模型是个应用标准,而非技术标准。 据了解,鉴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四层需求程度不同,金和针对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组块化的模型样式。虽然四层的模型是有机体,都要具备,但里面的模块是可选的,并有多种产品可以替换。在目前已经区别出了不同规模企业应用四层模型的不同,但金和还在进一步探索在不同行业中四层模型应用的不同,并有望很快推出行业版的模型组块样式。 虽然四层次理论是否真的可以使协同软件从OA的概念里突围还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四层理论对于协同应用的阐释将使用户更清楚协同究竟是什么、协同可以解决企业的哪些问题。而这对于协同应用的推进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多层次协同应用的划分也将使一批真正具有产品和服务实力的软件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并进一步改变协同软件市场的竞争格局。因此,从正名开始,或许会将协同软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背景资料:企业协同四层模型 业务协同(Business Collaboration)。业务协同基于ERP等企业所有的原业务系统之上,从而做到了内部管理系统(协同软件)与业务系统(ERP等)的关联,内外得以结合,此模型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内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实施不用改变企业原来的业务模式,业务协同这一层能够明确地将各种业务系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协同应用与业务的关联,从而避免了因为内部管理而对企业赖以生存的业务模型造成干扰,防止业务与内部管控可能出现断裂,从而确保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营。 个人协同(Personal Collaboration),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计划的协同、沟通的成本、冲突的成本、业务的信息碎片整理。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个人的工作计划如何与事务、岗位相关联,个人如何有效协同沟通开展工作,个人如何通过协同化解工作冲突,对各类业务完整或残缺的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归类、整理,从而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 团组协同(Team Collaboration)。此处提出的团组不仅仅指一个组织内固有的部门,如市场部、财务部的协同工作,更多时候指的是一个为了某项目标、任务、项目而组建起来的一个团队(Team),比如产品研发部门要开发一套新产品,需要抽调不同的人员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为了举办全国市场巡展而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形成市场活动小组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临时的项目小组开展工作需要有人负责,那么如何负责,如何发挥临时小组人员以最高的效率开展工作、强化执行力,如何对项目计划、目标、资源等进行精确、适时的管理,如何实现项目组内的即时交流沟通和经验分享,如何将项目进展状况及时自动传输到上层等都将通过团组协同予以解决。 管理协同(Management Collaboration)。管理协同主要面向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经营要素、企业指标、风险控制、工作绩效等协同管理,由于管理协同建立在三层协同基础之上,所以企业无需改变既有管理模式,管理者犹如坐在驾驶舱里一般,根据各种有效的数据信息明白自己和自己管理的企业下一步要走向何方。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