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大伟: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服务业和中小企业3月18日,世界银行(下简称“世行”)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经济季报》,将中国2009年GDP增长速度调整为6.5%。这也是继最近世行调低2009年全球GDP增长和进口预测之后所作的调整。而去年12月10日,世行在其《东亚经济半年报》中预计,中国2009年GDP增长率为7.5%。而世行将2009年全球GDP增长率下调了1.5%,大于对中国下调幅度。 “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中国经济仍具有采取强有力刺激措施的大量空间。”该《中国经济季报》的观点带有些许暖色。在发布会间和会后,本报记者采访了世界银行中国研究局局长杜大伟(David Dollar)和本报告执笔者、世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 美国和欧洲经济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新兴市场的需求下挫,中国也未能排除在外。从世界银行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数据来看,2009年前两个月按美元计算的出口平均下降21%。尽管受到了影响,但是中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缓解经济下滑发挥了重大作用。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信贷增速,2009年前2个月平均每月新增贷款1.3万亿,1-2月份信贷总额增长了24.2%。这为中国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流动性。 在此之下,中国经济进行着现实的转型,扩大内需成为了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杜大伟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在注重短期目标的同时,还应通过使用并扩大社会保障网络,并同时辅以教育及培训的加强,最终才能减缓经济下滑带来的影响。 报告还指出,考虑到全球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到20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应适当控制2009财政刺激的总规模。因为2010年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的刺激措施。“避免过于强调实现短期GDP增速,有助于将重点放在重新平衡经济、推进改革议程和增长质量上。”高路易说。 中国经济不会是“V”形 《21世纪》:你觉得在哪个季度中国GDP的同比增长会是最低的?从何时开始GDP会持续两个季度以上的反弹?中国2月CPI是1.6%,这会是最低的么? 高路易:我们认为,除非全球经济出现复苏,否则很难看到中国经济出现强劲的反弹。至于季度走势,我们没有特别明确的观点。可能2009年从同比增长角度来看,是最疲软的一个阶段。 关于CPI的走势,在2008年上半年,食品价格高企,随后这方面的压力呈下行趋势,这种价格下行的压力可能在未来的两年当中都会产生影响。 《21世纪》: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冲击,目前重新平衡中国的经济的关键是在扩大内需,你认为中国能顺利完成这次“转身”么? 杜大伟:中国果断地将制造品从出口转为内销,有助于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奠定长远的发展基础。 不过也应当注意到,国际经济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将会面临严重的影响。因此期待中国经济马上恢复并不现实。 货币贬值对出口推动并不大 《21世纪》:中国现在实施了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央行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基础货币量随之大幅增加,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样的货币政策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杜大伟:从中期来看,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将会支撑人民币的汇率。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持续贬值并不意味着能够刺激外部需求,因为目前全球需求并不旺盛,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并不大。我认为,中国应当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加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 《21世纪》:据报道,中国1月的外汇储备可能出现了下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高路易:每个月都会有比较,不过最近中国外汇储备呈现出了一个奇怪的走势,这与汇率的变动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因素在改变。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来自于双顺差的影响。 《21世纪》:不过此次中国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太强的冲击,中国该如何利用这次契机? 杜大伟:目前中国的银行业资本率充足,没有太多的涉足诸如美国和英国银行那样太多的有毒资产。从结构上来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更趋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也就是由四大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而这些银行的贷款客户主要是诸如制造业企业和建筑业行业的大客户。 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的会依靠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拉动。在这方面银行业需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更好地为这部分客户提供服务。 《21世纪》:尽管中国银行业并不拥有国外众多的有毒资产,但是目前中国银行的贷款放量增长,将来是否有转为坏账的风险? 高路易:中国银行业目前已不再受制于信贷控制的限制,所以各个银行都非常积极地向外放贷。目前这种超大规模的放贷在一定的程度能够弥补甚至超过过去一年信贷控制所产生的影响。 《21世纪》:之前您提到推进中国的金融改革,在您看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样的? 杜大伟: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能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提升中国银行的总体实力。不过以后应当给予中小银行生存的空间,放开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的金融市场。 世行非常期望中国注资 《21世纪》: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否会造成对私营部门的挤出效应? 高路易:目前贷款大部分投向基础设施和其它与政府相关的一些项目,我们没有相应的详细数据来表明多少流入了私营部门。但是我们听说,银行对私营部门的贷款持审慎的态度。 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下,我想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跟过去相比,中国金融体系更加具有商业化的特征,决策依据来源于市场。 《21世纪》:3月17日,中国商务部出台了新的《境外投资管理方法》,除了保留中国政府对重大境外投资的管理基本权限,更多地将中国境外投资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做出的最新调整? 杜大伟: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是合理的,是一个明智之举。我们最近观察到,中国的消费率呈上升的态势,储蓄率则有所下降。这种趋势不会顷刻间发生改变,今后中国储蓄仍然会出现盈余的状况,所以对那些成功的企业来讲,他们能够到海外投资是一件好事。 《21世纪》:G20峰会即将到来,世界银行对中国的期待是什么?您认为中国是否会给世界银行和IMF注入资金? 杜大伟:中国和美国应当为全球其他国家树立一个榜样。 对于世界银行来说,我们非常期望得到中国的注资。我想在注资问题上,G20的成员国应该不会存在太多的分歧,最终结果可能是取决于注资数量的多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