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定价权,价格怎能不倒挂?

来源:销售与市场  作者:张一骋
2011/3/8 9:58:39
推高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在笔者看来,核心是一个定价权的问题:商品价格高,表明我们在国际商品定价权中处于劣势。

本文关键字: 价格 商品 原材料

推高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在笔者看来,核心是一个定价权的问题:商品价格高,表明我们在国际商品定价权中处于劣势。

这种劣势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对主要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弱;另一方面,对商品主流通渠道的管控较弱。

商品价格为什么这么高?一句话:本土公司不高不行,跨国公司能高就高。

核心原材料的定价权在人家手中

平板电视机的液晶屏通常占到电视机成本的60%~70%,而我国绝大多数厂家不得不从日本、韩国等国外厂商进口液晶屏,导致整机价格居高不下,利润微薄。

而外资品牌如索尼、松下、飞利浦等,由于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往往牢牢把握产品的定价权,在与超市谈判中都很强硬,有些要求预付现金拿货,有些要求开承兑汇票,更有甚者供货价比市场价还高,要求销售后再按照毛利损失进行补差,可见厂家对市场价格控制力度有多大。

一些新品、新机型的上市定价更是厂家说了算,商家和消费者只有接受的份,这其中厂家的利润究竟有多高,厂家定价的依据大概只有厂家自己知道。

主流通渠道也在人家手中

一瓶洗发水,算上原料、塑料瓶包装、标签、灌装,成本价不到5元,加上广告等营销费用,卖到经销商手中变成了15元,经销商再卖到超市,加上超市各种费用,终端零售价30元。

一般的本土厂商在面对流通渠道时,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规则,要想赢利,要么压低利润,要么提高价格。最终,定高价实在也是迫不得已。

而跨国公司由于在品牌、产品、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往往是压榨上下游,把工厂变成赚加工费的血汗工厂,把经销商变成搬运工,商品以极低的成本在终端以极高的价格销售,赚取高额利润,把定价玩于股掌,能高就高。

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家电、日化、食品等跨国公司渗透较多的行业。跨国日化品牌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往往占据整个超市销售额的大头,而合同条件往往是最低的,利润贡献率也是很低的。

没有定价权,国内供货价格被歧视

在开发自有品牌纸巾的过程中,笔者也问过厂家:为什么同样质量、同样克重的卷纸,香港的供货价为何比大陆还便宜?

厂家的回答说:一则,出口有退税,也没有在国内流通的若干费用;二则,虽然该品牌在国内是知名品牌,但在香港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为了抢占市场,自然以低价冲击市场。

这话听似十分有理,但我觉得只说了一半。其实,就是它出口香港的产品,我相信也已经保留了不错的毛利。这里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生产卷纸的主要原料纸浆都控制在几个厂家手里,它们完全可以左右市场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掌握定价权的厂商通常会对供给外销和内销商品的原料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导致供给国内商品的价格太高。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食用油、塑料制品等商品上。

责编:张泽牧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