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I 让数据秩序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按功能来划分自身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集成企业中的各个功能体重组它们的业务流程,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方便和高质量的服务,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应运而生。 本文关键字: EAI技术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按功能来划分自身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集成企业中的各个功能体重组它们的业务流程,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方便和高质量的服务,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应运而生。 EAI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从不为人知的无名小辈成长为一项主流技术,在市场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使一些重要的概念从理论走向现实。例如:完全直接处理 (STP,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实时数据分发(RTD,Real-time Data Delivery)、对等网络计算(Peer-to-peer Computing)、B2B集成等。 EAI不仅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许多便利,而且也在改变着当前的业务运作方式。近年来,有些EAI技术已经实现了人们最初所期望的功能,有些则正在不断改善并走向成熟,当然也有一些技术被淘汰。EAI虽然不是解决企业信息系统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但是与点对点文件批处理方式相比,它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已经开始让企业内部混乱的数据状态逐步走向秩序化。 尽管EAI为企业信息系统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对EAI技术的一些误解也对其实际应用带来了许多问题。 EAI会使冗余数据消除吗? 有人认为,采用EAI技术能够消除冗余的数据存储,帮助企业形成有效、方便的集中化数据资源。这听起来很诱人,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通过EAI,当然可以减少冗余的数据存储,但是不可能完全根除这种现象。EAI系统中一般都配备数据转换模块,它可以对冗余数据进行强制托管。这样一来,每个应用系统都可以保留各自原有的数据,且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而不是重复性地保存数据。显然,这种数据转换模块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的冗余性存储,但是不会使这种现象完全消除。 EAI会变成“钓鱼工程”吗﹖ 所谓“钓鱼工程”,就是初期投资看上去并不太大,可是当启动这个工程之后才发现需要源源不断地再投入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EAI技术帮助人们把那些相互独立、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集成问题的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然而,必须考虑到投资预算和集成的难易程度。企业需要从策略、业务、技术和功能等多个角度来评估EAI技术。为了成功地实施应用集成,一定要事先衡量项目的花费、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 在投资于EAI的基础平台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投资构建或购买适配器来实现应用系统和EAI平台之间的信息沟通。许多决策者通常都是在他们对EAI基础平台进行投资后,才意识到自己对财务预算和集成技术难度估计不足。通常这些问题只有在真正实施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基础的EAI组件支持数据传送,但是不支持数据转换和路由。所以,要满足这些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投资。选择EAI平台的时候,决策者需要清楚地了解集成的总费用、实施的难易程度和所需的时间。的确有一些EAI技术产品部署起来更容易,也比较划算。在委托项目之前,要搜集和参考足够多的资料,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EAI的效益并不是通过降低系统维护和支持的难度,减少企业在IT方面的花费来体现的。EAI技术相当于一种催化剂,能够让企业的IT人员很快地适应业务需求,在较短时间内交付系统解决方案。通过EAI技术能够将不同的软件和系统“粘”起来。但是这些技术中包含的一些复杂工具,在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时需要一套严密的方法论。企业需要有思想准备,在顾问、培训和技术支持人员方面做一定的投资。 EAI技术支持对现有应用系统的重新利用,从而延长了这些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这就意味着要保留那些曾经管理和维护原有应用系统的员工,因为原有系统和EAI技术的集成需要很长的一段磨合期。另外,在整个企业的层面上,EAI技术需要有独立的团队来支持。总之,企业对EAI技术的部署和维护所需的费用是合理还是过于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了哪一种EAI技术。 EAI会使IT系统的性能更高吗? EAI真的能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吗?能使批处理工作和交易更快地完成吗? 有出色表现的系统一般都归功于仔细地调整EAI系统的运行参数,使其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节奏达到高度同步。EAI也会引入新的理念和近乎一劳永逸的数据处理规则,大幅减少了传统批处理程序的使用数量。当一个系统发生改变时,这些改变能马上通知相关的系统,从而引发整个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使资源达到最大化,自然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这里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选择让系统使用60%的资源处于平稳的运行状态,还是选择在短时间内使用全部的资源来运作,而其他时间只能用到15%的资源。从长远看,让系统长期处于均衡运行的状态,远比追求峰值性能更能节省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资金。 如果部署不当,EAI技术处理大量数据的性能就会不尽人意,常常导致系统处理自己内部数据的时间比处理用户命令的时间还要长。特别是在一个高度协作的公司之中,如果系统中有一个环节被延误,很可能导致其他所有的业务被迫处于等待状态。因此企业应该对这种潜在的系统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众所周知,有缺陷或是粗略的体系能摧毁最好的技术,EAI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就EAI本身而言,它不会使原有的应用系统更快地处理交易,也不会令批处理程序更快地执行,但是它却有可能使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配合更加顺畅。 EAI能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吗? 人们长期以来对EAI技术的一个误解是:通过对不同系统和人员活动的整合,EAI提供了设计和调整业务处理流程的能力。EAI虽然可以实现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但是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它要求有良好定义和以组件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如果一个公司还没有使用以组件为基础的技术,那么EAI和BPM所承诺的便利就变成了海市蜃楼。如果业务流程本身有缺陷,EAI和BPM方案只是简单地使这些流程自动化,它的意义就不那么明显了。 EAI和BPM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将不同的软件系统集成起来。然而,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组件库,那么EAI和BPM就不能对诸多软件系统进行整合。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专家们推荐使用有限功能的组件。最理想的是,所选择的EAI技术应该具有内置的业务流程处理功能,而不是将商业处理程序置于EAI层之上。 总体来说,EAI和BPM工具提供了业务流程自动化的途径。但是只有在企业能够耐心地在时间和预算上进行研究并做出正确决策,才会保证这种整合具有生命力,并且经济合算、应用方便。 在考虑各种EAI产品时,决策者应该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没有EAI的IT企业是缺乏活力的,同样也缺乏远大的发展空间。决策者最好能聘用以前曾经成功解决过EAI方案并且值得信任的顾问。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将决定EAI是否成功、合算并且具有生命力。 责编:中国计算机报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相关文章 推荐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