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管理思想演变的总趋势 21 世纪是多变的世纪,变是永恒的真理。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最后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 在很多方面,思想的质量是学习型组织最微妙的一个层面。在这样一个组织里,员工不仅对问题的表象作出反应,而是“修复”问题。他们追寻问题的起因,充满好奇,敢于提出质疑,不论做任何工作他们都会持续地提问,而只有这样才能有持续的利益,否则只能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留下深层的隐患。 --彼得·圣吉 世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创新 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 21 世纪是多变的世纪,变是永恒的真理。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最后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当前对管理创新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 (1)管理创新的内容: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 (2)整个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因而组织为此要创造一个适合于每个人都可以创新的环境和机制。 (3)企业个性化。因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模仿别人是难以生存的,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即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经营管理方式。 知识 最为重要的资源 在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发展使知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在信息的催化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如何具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知识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获得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储存知识,如何使知识变为更多的知识,如何把知识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知识经济中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1)知识经济构成的机制是什么,有什么规律,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知识经济中还有多少价值。 (2)知识经济中的企业应该是一个什么形态,其机制是什么,应遵从什么规律。 (3)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4)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性有什么样的改变,对这样的人性,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最为合适。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引导着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 企业再造 一场管理革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一场企业再造革命,被喻为是“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管理革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可·哈默在1993年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到1994年底,据一项调查显示,在600多家欧美的大型企业中,有七成正在推行企业再造计划,其余的也有半数企业正在积极考虑。随着企业再造运动的发展,亚洲国家一些公司也在开始重新考虑企业的构成模式。企业再造运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一是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为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即衡量一个企业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志是,当一个信息输入企业以后,经过企业的加工然后再输出,信息所通过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其管理环节对此信息加工的增值是多少,从工业的产品链到信息的价值链,形成一种企业价值的增值过程。如果该信息不进行增值就要进行改造,这样就形成了企业管理运行机制观念的改变。二是企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而是强调从根本上着手,要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就彻底改造,把旧的全部忘掉,全部抛弃,唯有破除过去,才能创造新机。这样,企业再造革命是建立在信息网络遍布企业内各部门的基础上的。在企业内部,职工可以得到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信息流动所带来的时间损失,不仅提高了效率,精简了人员,还使每个员工都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从而使企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学习型组织的出现 未来企业模式 技术和知识在急剧地增长,无论多么先进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淘汰,因此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型企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不仅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不断超越自我,而且要求企业也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超越。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要有这么几个方面扎实的基础: (1)系统思维,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企业在处理问题时要扩大思考的空间,通过电脑模拟把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考虑到,建立系统的处理模式。 (2)自我超越,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在认清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最理想的环境,不是用降低理想来适应环境,而是用提升自己来达到理想,这需要创意和耐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超越。 (3)改善心智模式,强调每个人都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扩大,克服原有习惯所形成的障碍,不断地改善它,最后还要突破它,这样才能以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出现。 (4)建立共同愿景目标,这是需要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的大方向下组织在一起达成的一个共同的未来的目标。 (5)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组织中沟通与思考的对话工具,强调彼此不在本位,不自我防卫,不预设立场,在不敬畏的情况下共同学习。团队学习是适应环境聚变的最佳的方法,唯有大家一起学习、成长、超越和不断的进步,才能让组织免予失败,创造出不断成长的绩效来。 快速应变 “10倍速时代”的新挑战 市场复杂多变,且变化的速度在日益加快,这是当今被人们称之为“10倍速时代”的主要特征。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的需要,是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企业只有快速反应、快速应变才能生存。企业行为不仅是比价格、质量和服务,还要比反应、比速度、比效率。在这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谁抢先一步,谁就把握了获胜的先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建立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管理效率的持续提高成为衡量组织效能的首要标准,敏锐的观察力是预测和预见未来的首要条件,抓住时机、果断决策,使企业始终和市场的变化同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课题。企业不但要建立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生产体系,而且还要尽可能建立处于警戒状态的高效率、有战斗力的团队,以期能迅速及时处理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新课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弹性 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企业必须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要获得这个能力就必须建立自己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柔性化战略体系,使企业的战略更具有弹性。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自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战略弹性由组织结构弹性、生产技术弹性、管理弹性和人员构成弹性所组成。战略弹性来源于企业本身独特的知识能力,而企业人知识本身的构成和其组合方式是构成战略弹性的关键。一旦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战略弹性,企业即形成了组织的活性化、功能的综合化、活动的灵活化,这一切即构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从而就建立起别人无法复制的战略优势,竞争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组织结构的倒置 权力的转移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形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链是从上到下,决策来自最上层,下面是执行层。在多变的时代,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当上层的决策和用户的要求相矛盾时,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是执行上级的决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好相反,在金字塔最上层是用户和顾客,然后是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最后才是中层和最高领导者。这种倒金字塔不仅仅是把组织结构进行一下简单的颠倒,而且要求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都必须得到持续地发展,从而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才干。这样一种转变是整个管理观念的变化,上层从领导转变为支持服务,员工从执行转变为独立处理问题。 跨文化管理 交融与冲突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管理活动受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的全面影响,当它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典型的美国式以“法”为主的管理,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严格的制度、理性决策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等等。典型的日本式管理是以“理”为主的管理,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员工对组织忠诚与企业对社会负责等等。而中国式的管理则是以“情”为主,注重发掘人的内在的价值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制度管理显得比较松懈,理性精神表现不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管理模式的反思,企业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地变化,开始重视社会效益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及职工的稳定,而日本也在强化人力资源的竞争机制,摒弃论资排辈,开始强调能力至上的观念。中国应该如何建立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吸纳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管理文化模式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全球战略 企业决胜的关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甚至是洲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竞争的全球化对每个企业来说既受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全球化为企业发挥特殊能力提供了新的空间。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否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或者说企业是否把自己看成为地球村的一员。 (2)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否从全球的范围内统筹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计相应的技术发展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和根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3)注意全球的协调,不仅注意国内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更重要的是不断建立国际的技术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4)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的生产体制。 (5)完善全球营销网络的建设,启用当地的人才,尽量使营销本土化。 (6)做好全球战略整合,建立起全球战略管理体系。 管理的终极目标 管理最优境界的实现 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和谐一致,每个组织成员都能进行自我管理,自觉实现组织目标,同时将个人的终极目标与组织的终极目标达成理念上的共振,并使所有组织成员在这特定的管理中自觉行动,这样管理就达到了最优境界。自我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未来的社会由于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这样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 (1)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对于重大的决策,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 (2)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工作,而是自动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 (3)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 (4)遵循形势、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有机整体,企业因此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这时管理行为就达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完全重合,不同文化和谐地融合及个人理性和组织理性的高度一致。由此,管理的最优境界就实现了。 责编:孙群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