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化会计内部风险控制的路径选择本文关键字: 内部控制及404法案 路径一:以人为本,突出管理,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央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自上而下地树立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首先是各级领导要重视和参与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其次是要营造浓厚的“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让各层次会计人员都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自身在内控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将会计内部控制贯穿于所有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中。第三是要建立相关奖罚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营造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最后,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强化会计控制、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前提,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安全的基础。我们要根据央行新的职责和央行会计业务特点,建立健全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业务操作流程及业务管理制度,以便规范操作,防范风险。要明确重要部位、主要业务风险点的管理要点、责任要点、检查监督要点等控制措施。 路径二:完善功能,强化会计岗位控制和人员管理,增强业务系统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要根据内部相互制约要求,坚持岗位分离,通过严格的岗位控制,实现互相牵制的目的。其次,要规范业务操作,实行程度控制。通过制定严谨的业务处理流程来控制业务处理环节中的风险重点,不允许会计人员逆程序或省程序操作,业务处理在相关岗位和相关部门之间传递时,实行权责对等,确保程序控制的有效性。第三,我们要注意计算机手段和科学技术在资金风险防范中的运用,针对目前业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风险控制功能,完善控制技术,用机控代替人工控制,使资金风险控制向实时化、规范化发展。要尽快开发事后监督系统,把传统的事后监控方式转化为只要有业务发生,就可随时监督、全面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的时效性。最后,在强化业务部门自律责任的同时,要以业务运作为主线,按照前台业务操作、后台业务控制、制度保障、内控评价的顺序,强化事后监督中心、支付结算、会计财务、内审、监督等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各监督部门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监督,重点是监督资金的来龙去脉。 路径三:转变观念,重视会计监管力度 要改变过去那种会计部门只要账平表对就行的想法,树立会计部门身兼两职的观念,既要坚持和发扬会计“三铁”精神,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又要履行会计内控职能。认真对待会计监管工作,充分全面地发挥会计监管职能。使会计监管融入金融内控范围,成为金融内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完善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统一会计监管标准。当前,要加强和完善会计法规的建设,尽快出台会计监管的有关制度办法,明确金融机构所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修订金融业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规范会计科目,统一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统一报表编报格式,做到内容规范、归类明确。明确金融机构业务稳健处理的会计政策、有问题贷款的计息政策、计提风险准备金的政策等,使央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捷高效,树立央行管理权威。 二、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央行其他管理机构的关系。会计在实施监管职能时,既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又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特点,避免各部门监管效果相互抵消或重复劳动,以提高人民银行整体监管效能。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财政审计监督的关系。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借助这些中介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监督,也是央行会计内控的一种方式。 三、会计监管要与加强金融服务相结合。央行会计部门担负着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管和提供会计服务的双重职责,会计监管不能独立于会计服务职能。一方面,央行会计部门实施监管职能,查处违规行为,对被查处对象来说是实施监管职能,却为整个金融系统创造了一个公平高效的经营环境,对其他金融机构和客户而言则是一种行政服务。另一方面,央银会计监管的大部分内容是对金融机构服务过程的监管,其监管职能也是在央行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会计监管要与服务紧密结合。 四、监管形式要多样化,特别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在实施会计监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拓宽监管思路,使监管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监管内容采用不同的监管手段,如对会计核算制度可采用事前审批的方法,而对结算纪律的检查也不能只局限于现场检查,大量的工作还是日常柜面监督,对金融机构准备金及财政性存款缴存情况的监管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报表的审查来实现。要加强央行会计监管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畅通的通讯网络,加快研制开发会计监管软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完备的会计监管系统,设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通过将央行会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与金融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联网,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
责编:武继文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专业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