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最新进展一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用户应用体验需求的不断攀升,使得数据中心在规模、速度、密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因之开始进行架构性变革,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于是诞生并蓬勃发展,主攻数据中心市场的网络厂商们也因此正在不遗余力地一路竟跑。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用户应用体验需求的不断攀升,使得数据中心在规模、速度、密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因之开始进行架构性变革,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于是诞生并蓬勃发展,主攻数据中心市场的网络厂商们也因此正在不遗余力地一路竟跑。 好风凭借力 网络弄青云 “在国内,我们见到的最大的数据中心,大概是一万台服务器左右,但是在国外5万~10万台服务器这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目前数据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了。”思科数据中心统一交换与应用网络架构师杨大珩说起数据中心网络的需求状况显得非常兴奋。他说,从用户需求来看,数据中心网络产品和技术上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容量——即用户对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说现在人们还看得不那么明确,是因为大部分用户还在用千兆网络。但如果从主机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来看,今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架构的服务器将是万兆接入了。所以在未来1~2年之内,用户端万兆网络的需求会有一个非常快的增长。万兆接入一旦出来之后,对于整个组网架构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思科现在全线的Nexus交换机产品都是端到端地支持全万兆接入。” 阿尔卡特朗讯企业集团网络产品中国区总监张小鹏持同样的看法:“今年将是数据中心内部万兆接入应用的加速年。万兆接入的应用肯定会使40G变成一个必须的上行链路,这必然会推动40G的快速发展。” 虚拟化同样是背后推手,因为虚拟服务器需要更多的I/O带宽。Gartner调查显示,2009年有18%的服务器工作负载运行在虚拟化服务器上,这个数字到2010年为28%,到2012年则将接近50%。 “数据中心端口速率和密度在急剧上升,需要支持的服务器越来越多,虚拟机数量越来越大。数据中心膨胀速度非常之快,考虑到未来扩展性需求,用户将会选用新的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思博伦通信高级经理张小东从测试厂商的角度证实了厂商们的预测。他表示,目前100G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测试方案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和广电行业都在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而这必然极大地促进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市场的发展。 显然,以云计算为首的应用大潮正在将数据中心网络不断地推向前进,而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又将为云计算提供赖以存在的基础。 万紫千红春意闹 方向既已明晰,网络厂商们的动作当然会更加敏捷。从发布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到推出产品和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市场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派热闹景象。 去年秋季,思科发布Nexus 7000系列核心机架交换机的新组件,将顶级Nexus 7018机架提升到15 Tbps的总带宽。通过新型Fabric-2结构模块和F2线卡(48口,万兆全线速),Nexus机架的实际处理能力翻了一倍。企业能够在核心网络中通过Nexus 7000、在访问层通过Nexus 5500,借助FabricPath的支持可以在大型数据中心内实现超大的二层转发结构(最高可以扩充到支持12288个万兆全线速端口转发),以应对超大型数据中心的需求。 博科公司在其去年5月的技术峰会上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公告,其中包括:第七代ASIC及一套完整的16 Gbps光纤通道产品;统一服务器适配器1860网络适配卡,该产品支持所有的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端口速度,专门为虚拟机整合提供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视每个网络的需要,将配置成FC、FCoE、iSCSI 或以太网。 Avaya VSP 7000平台在去年下半年投入市场。作为下一代柜顶式万兆服务器接入交换机,VSP 7000提出了一个新的技术名词:矩阵互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东西向带宽,使得东西向漂移的带宽达到T比特级,大大高于采用40/100G端口互联所提供的带宽。 戴尔Force10的分布式数据中心交换机Z9000于去年7月上市,其可以通过使用32个40G以太网端口或128个万兆端口来实现2.5 Tbps的吞吐量。今年3月,戴尔又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化网络架构VNA(Virtual Networking Architecture)。VNA是一个开放的、工作负载感知的端到端的网络架构,包含10G架顶式和10/40G以太网分布式核心交换架构,和戴尔自己的服务器、存储、云计算管理平台进行充分地整合。据戴尔大中华区网络业务主管李海平介绍,目前已有13个Force10与戴尔存储、服务器、VIS管理软件集成在一起的解决方案。 去年11月,H3C发布了其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S12500第二代交换网板,以及全新的16端口万兆线速板卡。通过此次交换网板的升级,S12500系列核心交换机的整机交换能力已经超过17Tbps,较之以前提高了一倍有余。此外,H3C还同时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大缓存、大表项的16端口线速万兆板卡。新发布的万兆板卡单机线速万兆端口密度达到288个,可承载超过1万台服务器的超大数据中心应用。 阿尔卡特朗讯在去年12月发布了适用于0mniSwitch 6900架顶式交换机的40G模块。该模块可实现多台交换机的互联,构成40G Pod。40G Pod不仅能在服务器间建立超低延时、超大容量的连接,还能够大幅提升企业支持广泛带宽密集型业务的能力,实现视频服务、大文件传输、实时协作、企业生产力工具及更多企业网业务等。 今年3月,瞻博网络单层数据中心架构和新网络基础QFabric通过独立测试。该测试是在思博伦通信的支持下, 在第三方测试机构Network Test进行的,测试中包含了1536个10G端口。测试结果显示,1536个端口全部都可作为单一设备进行轻松便捷的管理,提供强大转发性能和转发低延迟,支持标准化的网络协议并与来自其他供应商的网络产品进行互操作。 在为客户提供S9300/6700/57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的“CSS + LAG + iStack”的技术组合之后,华为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营销总监程剑表示,2012年,华为即将发布业界领先的旗舰级核心交换机,以及面向云计算的下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客户打造未来十年的稳定网络架构。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激烈的角逐昭示着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春天的到来。 条条道路奔罗马 “思科的交换产品目前主要分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园区网的Catalyst产品线,另一个是针对数据中心的Nexus产品线。在数据中心产品线上又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把交换的时间做得更短,这主要是为了金融用户做高频交易服务;另一个分支是要把容量做得更大,更具扩展性,这是为了一些像谷歌、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用户服务。”杨大珩说,“我们现在的方向就是密度更高,速度更快,然后往40G、100G的高速网络上走。”他表示,在今年推出40G、100G板卡之后,思科明年还会有更高速率的产品架构推出。 博科大中国区技术总监黄蓝玓透露,2012 年,博科将继续推出核心层机箱式VCS以太网矩阵交换机,以及VCS矩阵扩展交换机等一系列产品 。届时将使客户具备轻松构建上万个节点的云计算架构数据中心网络的能力。 程剑说,华为对于数据中心交换机(核心和架顶式)有着明确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于核心交换机来说,将强调转发性能,其中包括:提供高密度的10G、40G、100G的线速转发,特别是服务器之间的无阻塞交换,使得单设备能够支撑数千个10G服务器的高速转发;提供大容量的缓存,支撑各种复杂的流量模型,如未来的Hadoop云计算的In_cast流量模型。对于具有复杂业务功能的接入交换机来说,强调业务和功能的灵活性,其中包括支持虚拟服务器的动态接入业务,存储网络融合业务,虚拟网络业务等。 “戴尔将沿着VNA开放的、具备工作负载/应用感知能力的IT框架来进行未来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我们将从计算和工作负载的角度来看待数据中心网络发展需要。从应用出发,到工作负载、计算、存储,直至网络的视角,戴尔的研发将紧密配合工作负载来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 李海平说。 瞻博网络亚太区数据中心技术和解决方案顾问工程师包贵新透露,瞻博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基于QFabric架构来不断去完善产品特性和丰富解决方案功能,并把QFabric的应用规模扩充到小型、中型、大型数据中心(微型的QFabric架构很快就将推出)。另一个新的方向就是在未来把交换和路由两种产品合二为一,对数据中心网络进一步整合,提供更简化的解决方案。 据Avaya中国数据网络技术顾问倪向前介绍,Avaya数据中心网络产品的未来研发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柜顶交换机,使其在架构上支持FCoE等挑战;优化柜顶交换机之间的互联技术,使其完全超越堆叠技术,成为下一代矩阵互联技术;进一步完善VPS交换机,使其和VMware/微软Hyper-V /思杰 Xen Server等结合更加紧密,对虚拟化资源的管理更加自动;继续优化核心交换机,结合未来的骨干网技术新标准,推出新的高性能板卡;完善SPB技术标准在各个平台上的实现,并坚持开放的互操作原则。 汉柏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杨海涛表示,已经推出了全万兆架顶式交换机的汉柏,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化套件OPV Suite。这个套件包括OPV-X,OPV-Manager,OPV-BOSS,OPV-Sec,OPV-Switch等多个组件。汉柏的数据中心硬件产品线将以这套软件为核心来不断衍生,最终希望实现软件和硬件的无限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各路网络英雄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朝着数据中心市场飞奔。 路漫漫兮待求索 和所有通往目标的路途一样,数据中心网络发展之路也依然充满着挑战。 博科黄蓝玓认为,在IP 100G网络中,目前的高速以太网还只是第一代产品,存在着功耗、连接距离限制、高造价等不足之处,随着用户的增加和技术上的进步,未来将会出现第二代、第三代的40/100G产品,以解决目前技术上的不足。 根据华为程剑的观点,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高性能的核心交换机方面。目前业界主流的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都是在3~5年前基于千兆以太网接口的服务器进行设计的,随着服务器的接口逐渐演进到万兆以太网接口,网络在背板容量,交换容量,接口密度,功耗等方面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新一代的网络平台产生,采用最新的主流技术,在网络背板,交换容量,接口密度,功耗等方面进行突破,以满足未来10年服务器的接口速率从万兆、40G到100G的演进。二是来源于虚拟化网络。传统的物理网络接入的是物理服务器,并且整个网络只能为一个用户使用,但随着服务器的虚拟化,以及云计算多租户的出现,物理网络在资源利用,以及租户/业务的隔离方面无法满足需求。所以,未来需要网络变成“虚拟化网络”,可以支撑虚拟服务器的自由部署,以及承载众多的租户,满足多租户的隔离和控制。三是则来自于融合网络。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存储网络和虚拟网络是独立的网络,在功耗、布线以及维护成本方面,不能满足未来数据中心的需求。未来,以太网技术在带宽、延时、无丢包方面将逐渐能够满足存储网络的需求。两张网络的融合,从长期来看,是一个趋势。“面对以上三大挑战,华为公司做好了充分准备,为客户构建下一代的云网络解决方案,即弹性云网络、虚拟云网络,以及融合云网络。”程剑说。 戴尔李海平表示,数据中心的横向扩展、云计算时代工作负载从南北流向变为东西流向,这给管理带来难题,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等也构成了新的挑战。“我们的解决思路是把管理权交给虚拟平台来控制,实现软件定义网络,让网络行业释放潜能和充分享受摩尔定律带来的好处。” Avaya倪向前认为,目前在数据中心存在很多互操作的问题,“数据中心大二层的两个标准TRILL和SPB本身就来自两个组织(前者来自IETF,后者来自IEEE),兼容性无从谈起。”此外,FCoE技术也还未完全成熟,除了标准方面的进一步优化外,网络完全准备好支持FCoE 也仍然需要时间。并且FCoE同样存在着兼容和互操作的问题。因为SAN系统的设计从来都是需要考虑兼容性的,其最终涉及主机、网卡、存储等多方面的互操作问题。 瞻博网络包贵新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动化管理。“在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厂商可以做得很好。”他说,数据中心里面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网络、服务器,虚拟化、安全等等。如何把这些来自于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技术整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比如说当一个虚拟机从惠普的服务器迁移到IBM的服务器,或者迁移到戴尔的服务器上时,虚拟机迁移状态的跟踪、物理服务器相应配置的更改、网络设备上对应的接口配置的更改,以及安全策略的跟随和修改等等——如何能够把这些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所有环节通过一个管理平台进行自动化管理,这是用户最关注的。“运营商和企业用户共同的关注点,就是如何做到一致性和统一性的自动化管理。所以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包贵新说。 OpenFlow风云起 无数史实告诉我们,在任何竞争中,先行者有先行者的优势,后来者有后来者的机遇,数据中心网络市场当时也不例外。 近一年来颇为热门的OpenFlow和SDN(软件定义网络)似乎就给网络市场后来者提供了超越的希望。 程剑表示,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华为于今年3月14日与腾讯公司合作建立了腾讯-华为联合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将聚焦OpenFlow、SDN等技术领域,通过全面合作、共同研究,实现应用SDN的设备需求及SDN框架下的数据中心新应用。 在戴尔最新推出的VNA架构中,也强调了对SDN(软件定义网络)的支持。虽然没有公开具体的细节,但戴尔对SDN和OpenFlow显然具有强烈兴趣。作为雄心勃勃的后起之秀,戴尔很可能借助OpenFlow另辟蹊径,实现其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凌云壮志。 阿尔卡特朗讯数据中心及云网络亚太区产品战略和市场开发总监张宇峰认为,任何技术都是由市场需求推动而发展的,作为厂商不能采取鸵鸟政策,而是必须参与进来,否则会影响长远战略。“从长期来看,网络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越来越‘软化’(向软件方向发展),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马上都会转向OpenFlow。因为商业产品总是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因此,OpenFlow会在什么时间节点形成规模,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看得很清楚。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在探索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最佳切入点。” 张宇峰说。 作为网络领域的领头羊,思科对于OpenFLow的态度一直很受业内人士所关注。面对种种质疑,杨大珩说,思科在OpenFlow方面实际是走得相当靠前的,比如Nexus1000V的软件交换产品和OpenFlow的良好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但他认为,在大型数据中心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比如说像几万台规模的数据中心,不可能在OpenFlow的体系下实现。因为OpenFlow目前主要关注的是交换的控制平面, 而在网络的可用性和延展性方面有很多问题是OpenFlow所解决不了的。“OpenFlow实际上是叠加在传统交换之上的,而并不是用来替代传统交换,两者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网络市场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据中心为以太网厂商提供了新的舞台,戏幕已经拉开,无论观众还是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内心都充满了期待。 责编:孔维维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