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商WiFi发展陷入“外热内殇”2010年起,中国移动将Wi-Fi定位未来五年的重要战略,并与全国30多个省签订“无线城市”协议。到2011年底,中国移动在网AP数超过160万,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AP热点数超过410万,其建设速率超过全球任何一家运营商。 “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Wi-Fi与移动网络之间的定位,都十分不清晰。这是导致Wi-Fi发展尴尬的根本原因。”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告诉记者,Wi-Fi更多的功能应该是网络协同,“运营商要明确WiFi作为移动网络流量数据在固定接入时的流量吸纳者定位。” 网络分流定位中,Wi-Fi独立于移动网络。用户在Wi-Fi上的任何动作决定于用户,不利于运营商展开运营。 在华为、爱立信的解决方案中,Wi-Fi不只是网络分流定位,已经被视为未来智能立体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集成到运营商部署的蜂窝网络中,进行统一的运营和管理。比如,爱立信倡导的Wi-Fi/3GPP集成化运营模式、华为提出的MBB趋势以及carrier-grade Wi-Fi成为运营商第四模的战略。在2013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爱立信展示了Wi-Fi/3GPP流量定向功能,每天都会有多达70到100个运营商来到爱立信展台参观该功能的现场演示。 华为人士告诉记者:“Wi-Fi与蜂窝网络的融合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热点批发分成,如免费接入后向广告收入分成,如Wi-Fi热点地图增值等模式。”SoftBank已经建成26万AP,其中就有以此类创新商业模式盈利的案例。 事实上,Wi-Fi这种新的定位,已经被很多国外运营商所接受。此前,自称全世界最了解Wi-Fi的解决方案商Aptilo公开其2012年营收:该公司2012年收入为1200万美元,比2011年提升了40%。并且,虽然Aptilo新增了40%的员工,但仍然保持着与2011年相同的利润率。Aptilo的主打方案就是Carrier Wi-Fi与移动网络的协同。 亡羊补牢 这种趋势,打破了“LTE来临,Wi-Fi无用”的说法。事实上,积极部署Wi-Fi协同的运营商,恰恰也是LTE/HSPA的运营者。 爱立信最新流量研究报告预测:2012年-2018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加12倍。其中:2012年底,普通智能手机月流量为450MB左右,移动PC产生的流量约为2.5GB;而2018年,智能手机月流量约为2GB,而移动PC则高达11GB的流量。Wi-Fi的重要性不会被LTE冲击。 爱立信认为,LTE与Wi-Fi的区别体现在不同的频段和应用场景中提供对终端用户数据业务的支持。例如,在应用场景上,LTE更多的作为移动网络进行大面积室外覆盖,而Wi-Fi网络则更多地被用来覆盖数据量要求很高的热点区域。在未来的智能立体网络中,HSPA、LTE网络和Wi-Fi网络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事实上,现阶段,对用户而言Wi-Fi可能比LTE更受欢迎:访问同样的内容,使用Wi-Fi的耗电量远小于LTE。 根据中移动规划,2015年中移动将建成600万AP热点,以及60万TD-LTE基站。但这一长远战略,在规划缺失、定位偏差之中渐行渐远。 责编:王雅京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