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软件新贵的生存法则畅享网:大规模的收购扩张使Infor快速成长为软件行业里的新贵,但随着并购产品线的增加,Infor还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向用户展示其强大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重要的是,要消除那些正在使用Infor所收购企业软件顾客的忧虑,并不断将Infor新的产品线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优势带到新的市场。 编者案: Infor无疑是一家深谙并购之道的软件公司。这家以并购崛起的软件企业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扩张速度——短短6年的时间先后并购35家企业后,年销售额超过23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企业软件供应商。 大规模的收购扩张使Infor快速成长为软件行业里的新贵,但随着并购产品线的增加,Infor还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向用户展示其强大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重要的是,要消除那些正在使用Infor所收购企业软件顾客的忧虑,并不断将Infor新的产品线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优势带到新的市场。 为了进一步探寻Infor独特的成长路径及其在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区等新兴市场的策略,畅享网对Infor公司亚洲区副总裁王一义先生进行了专访。 Infor的“非常规”崛起 Infor公司的诞生源于2002年的一次非同寻常的交易。2002年5月,在软件行业老将——Infor现任首席执行官吉姆•夏普尔(Jim Schaper)的指导下,三家加州公司,包括Golden Gate Capital(金门资产投资公司)和两外两家科技公司买下了Adage产品的生产线ERP软件。这次交易促使了Infor 全球解决方案(Infor Global Solutions)的诞生,并拉开了其在软件业大胆并购的帷幕。 随后几年中,Infor延续了最初的扩张基调,在2002年成立之初即收购了SCT和Brain两家公司;2004年更是接连收购了daly.commerce等8家公司。2005年,Infor以3.58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六大企业软件供应商,并且通过收购Mapics切入了中国市场,2006年跃居为全球第三大企业软件供应商…… 很显然,与微软靠研发DOS、Windows发家致富、苹果靠设计个人电脑成长壮大不同,Infor的成长轨迹有着非典型性,选择了以收购快速发展的模式,即不求从一个产品着手进行研发突破,而是寻求用并购的手段将多种丰富的产品线收入囊下。 值得关注的是,在Infor崛起中,甲骨文和SAP在全球企业软件领域已然建立了绝对的优势,一些服务于小型领域的服务公司,承受着来自软件巨头的巨大竞争压力,他们在市场的结果只可能是两种——要么变大,要么退出市场。而全球企业软件市场不可能被一两家公司完全垄断的铁律,给Infor的收购带来了机遇。 具有丰富投资背景的王一义解释了Infor收购的合理性,很多服务小型领域的软件公司,拥有较好的技术和产品,因缺少资金而挣扎于市场的边缘,对于他们来说整合不是件坏事。Infor的战略就是“收购成熟产品,然后使他们变得更好”。 通过收购让企业得以生存壮大、缩小与行业巨头的差距往往是企业收购行为的动因,而现在看来,Infor设定的并购发展模式,不无道理。当然,这也得益于Infor选择的中间路线,即将目光瞄准了中型客户和特定的专业领域。目前,Infor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七万家的用户,在制造业和分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制造业企业软件销售已经占到公司收入的80% 。 其实,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大大小小的并购时有发生。自2005年以来Oracle已经将近40个公司纳入麾下;CA曾经的疯狂并购行为在软件业掀起了巨大波澜;而Infor的并购举措更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 然而,所有盲目的收购,都必将饱尝失败的苦果。考虑到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Infor建立起了一套收购原则。据王一义介绍,Infor会确定并购目标企业是否与自己的长远目标和策略一致,要与现有的产品线产生互补性。在收购过程中会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其一,所并购的公司能为制造业或分销业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这是两个领域是Infor自成立以来就专注的; 其二,所并购公司的技术要与Infor的技术平台一致,便于融合; 其三,并购应使Infor成长得更快。被并购的公司应具有垂直行业纵深,或能够帮助Infor公司迅速进入某个国家或地区。 任何并购的成功与否在于整合。因而对收购的产品线做何考虑,如何让用户能放宽心去使用Infor的产品,成为这家软件企业眼下最为艰巨的任务。 Infor的价值诉求 整合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挑战,王一义坦言,Infor的整合挑战重重。不过,在整合被收购公司方面,Infor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对品牌、服务和市场的统一;后台系统的整合;对并购公司产品持续研发、维护等。 王一义强调,“要继续尊重用户的选择”。为了稳定并维护那些通过收购获得的大批客户,Infor承诺支持他们正在使用的被Infor收购的软件,而不强迫客户迁移到其他产品。 Infor还发布了产品服务导向架构(SOA)路线图,实现自身产品线的扩展、增强及进化,来满足各种规模和行业的成长型企业的需求,实现对收购产品与自身产品的整合,让客户顺利部署和升级软件。 不过,王一义也表示,Infor不会将这些产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这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没有一个用户能使用一个统一的产品。 在Infor看来,市场主流已经不是IT技术,而是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需求的变化,Infor在收购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来构架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产品线的丰富功能、整体的优势,优化内部流程以降低客户总体拥有成本,是Infor能够驰骋企业软件市场的资本,也是这家以并购和走中间路线而崛起的软件新贵能体现的价值。 布局高成长性的新兴市场 负责Infor整个亚太区销售工作的王一义介绍,目前亚太区是Infor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增长最为迅速。根据Infor的数据,2007年其全球销售收入的9%来自亚太区,这中间又有30%左右来自大中华区。而这些地区也是将来Infor要投入资源最多的区域。 随着新兴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这些地区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具有国际标准的软件,这也成为Infor亚太地区增长的市场动因。 与甲骨文等跨国公司建立许多分公司不同,Infor在中国市场采取了另外一种拓展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建立了4个办事处,覆盖了中国ERP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三大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地区。随着Infor在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其在中国的员工规模已达到350多人。 Infor的产品线很长,针对各个制造行业均有从ERP到SCM、BI、CRM,甚至PLM、EAM等解决方案,其在全球也已经形成了网状的、多层次的销售架构。Infor在中国区的销售走的是直销加合作伙伴(分级代理)的模式,目前在西南、东北等很多区域都取得了优势。 纵然前景一片光明, Infor在中国中小企业市场业务的开展也并不轻松。作为市场的“迟到者”,不仅要面临SAP、Oracle从高端市场向中端扩张所带来的挤压,而且要面对用友、金蝶等本地ERP厂商的竞争。对于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挤压,王一义很从容,“他们所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 王一义乐观地表示,此次全球经济低迷,中国所受影响最小,Infor中国地区的招聘计划仍按部就班的进行。当前,Infor在中国正瞄准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分销、资产管理四个重点行业,希望尽快将这些行业应用领域的优势带到中国来。 “全球第三”的排位是Infor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 吉姆•夏普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Infor的未来并购将不会像以前那么频繁,但并购规模会比以前还要大。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大并购也许正是时机,那些被收购公司的价格将更加便宜。 王一义也表示,扩张的步伐不会停止,但会更加注重所收购企业的产品线的质量及是否与Infor现有的业务相匹配。 后记: 在Infor公司,聚集着一群IT行业的老兵,王一义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眼中,Infor是一家大胆的公司,它创造了一种有趣的新型商业模式,使得Infor独具魅力。 Infor是一家充满机遇又处处深藏挑战的公司,由于要专责管理Infor公司在亚洲地区的销售活动,王一义需要经常往返于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Infor的业务区,但他仍然乐此不疲,每天忙碌而快乐着。 此次来中国内地,王一义主要日程是拜访客户及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在与王一义的交谈中,他非常自信地表达了对中国地区成长形势的看好,并憧憬着Infor在中国市场更惊人的增长。 附: 王一义简介: 专责管理Infor公司在亚洲地区的销售活动,区域包东南亚、大中华区、印度和韩国。他是IT行业的老兵,在美国及亚太区的信息科技市场累积了超过三十年丰富经验。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www.dqsheffield.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