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乐:互联网思维、技术与模式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任姚乐老师为大家分享了题为“互联网思维、技术与模式”的主题演讲。 2015年8月28--29日,“首届互联网+高峰论坛暨2015北大CIO中国行走进烟台开发区”活动在烟台开发区圆满落下帷幕。信息化专家、知名学者、知名企业CIO们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任姚乐老师为大家分享了题为“互联网思维、技术与模式”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杨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互联网+”思维技术与模式,我上次在“互联网+”CIO班上一个课里面摘了几张片子,核心的摘了三张片子,我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技术,什么是互联网模式。 姚乐 对互联网+的理解 因为现在这个“互联网+”,确实很热,我也谈一下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就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这三个东西。一个是叫+互联网的思维,一个是+互联网的技术,一个是+互联网的模式。我觉得作为传统企业,要去+这三个方面,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如果再往纵向发展,我们往后端延伸,不仅在前端的消费领域,我们往各个前端去渗透,如果你要把互联网的思维、技术、模式,可能对我们传统的转型升级,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赚钱的机会,我个人非常赞成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我们各个行业可能再一次走向新的一个高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机会。因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其实它核心还是看服务业,最后在产业上占的比例,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80%,中国在这个里面有巨大的空间如果我们借助这一次机会,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传统的行业转型升级,这将决定我们未来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够继续的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我觉得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这几个主要的片子,一个是互联网的思维。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是个人思维,一个是用户思维。 什么是用户的思维?一个是用户参与,一个是黏住用户。客户跟用户是不一样的,客户是为你掏钱的,用户是用你产品的人。过去我们只重客户不重用户,很多的互联网的模式里面,用户不是它的客户,大部分都不是,我发现大的互联网企业,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实际上都是靠一个东西在赚钱,我每次讲的时候多问这个问题,你们说互联网主要靠什么来赚钱?有没有人来说一下? 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靠广告赚钱,百度做的是搜索,搜索是免费用的,靠的是竞价排名。阿里,做网店,大家知道网店店的排名收的还是广告费。通讯,QQ也好,微信也好,这些交流的工具是免费的,但是最后还是靠广告收费。所以互联网这个模式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一定要黏住用户,用户量大了就有经济价值,所以总的来讲就是一种经济。过去这些服务都是收费的,包括360的安全,每个人都要装杀毒软件,把这样的服务变成了免费,但是靠后端去收费,建立在用户的基础上。所以大家看,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一种逻辑,把用户黏住,有了用户,我就靠前端可以免费,所以很多过去是收费的,都可以通过免费的服务。互联网思维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户参与,用户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用户参与帮我们做设计、传播,所以大家看小米的模式,包括苹果推出的模式,都是用户来参与,来设计甚至来创造。而且用户免费帮我们做传播,因为用户在这个上面,传播变的非常容易,甚至非常的廉价,甚至是免费。我们设计的一个活动,一个小小的奖励,甚至很多人去创造的一种新闻,大家都在传播,实际上你们都在免费的做传播。所以都是利用了互联网上用户的一个特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我认为是数据思维。数据互联网公司里面非常重视数据,用数据说话,其实跟前一个用户思维是相关联的,用户在这里面产生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很多东西是可以用数据来说话,不需要考虑做什么,我们过去的去做那些,用过去的方式去做一些分析,基于这个数据来做,所以我觉得用户思维里面有很重要的两个,关键的,一个是数据驱动,一个是大数据。所谓的数据驱动,就是要所有的这些决策,这些创新都是用数据来说话,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欧洲的一家银行,它把它的一些数据开放出来,特别是用户的数据,然后用外部的一些合作伙伴,一些中小开发者,可以在它这个平台上开发一些应用,自己又省去了研发的成本,自己做一些基本的东西,这里面,因为它有用户的基础,所以很多的这些创新的应用,是通过第三方在这个里面开发,不仅不需要研发,而且在一些收费的应用里面可以分成,它已经拥有了这些数据,可以为自己的业务带来创新,同时加强了对用户的黏性,当他转到别的银行的时候,没有这些应用。所以很多的,我们说这些创新,都是基于数据把它黏住,还有很多的决策,其实用户说了算。 还有一个就是大数据。因为大家知道互联网公司,就是大用户量带来的大数据量,一个很基本的思维,就是我们过去做一些分享,要找样本现在都是要尽全量的数据来做,一个数据成熟的成本,处理的能力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话我们大量的数据可以把它存储下来,很多数据的价值,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么去想,在这个现实当中,我们有大量的数据,特别是健康的数据,特别是现在电商里面行为的数据都记录下来了,这些数据,可以说用户行为的数据,我们分析这个人的特征是什么,它的行为特征反映了它是谁,可以做个性化的推荐。实际上还有工厂,我们的环境里面还有大量的未感知的数据,还有包括我们系统运行的数据,这个系统运行的怎么样,我们过去怎么靠人去,现在如果把它的特征状态的信息都能采集的到,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建模可以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学习,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很多很多的领域,我们之所以能做的越来越智能化,就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条件,可以把这个数据存储下来。所以我觉得这个数据思维也是互联网公司非常重要的思维。我觉得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时候,用户思维是最核心的。对于产业互联网,我觉得更要切合数据的思维,还有大量的这种数据,我们没有去利用它的,今天信息中心的张主任也在,医疗卫生,我觉得人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这些人得什么病,是生活的习惯的数据,我个人是坚信这一点。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医生将来要失业,我自己是越来越坚信这一点,我坚信未来机器看病一定比人看病更准。当人的健康的数据被这样全量的存储下来,机器的处理能力,医生看病也是凭经验,也是凭过去的知识,他对知识处理的能力,跟机器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数据在技术行业里面,当然也在看大家有没有大数据。如果你只有一个本企业的数据,可能优化你的管理,做一些风险控制,银行做一些风控,做一些个性化的推荐,如果你能掌握一个行业的数据,那就了不得,这个行业的数据,将会为你在这个行业里的运行,可能今后就分配资源等等。 第二个,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杨老师说过一句,说一定是科学革命,才会有技术革命,才会有产业革命。所以我在想,互联网今天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好?实际上与互联网的技术是完全相关的,互联网的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技术呢?我记得杨老师去年在中国行联盟上启动仪式上讲话里面,用了五个新做了总结,新的能力正在形成新的模式,新模式正在导致新的格局。前面四个新一起导致人的社会真正迈入信息社会,因为我觉得当时很多的人,包括院士都觉得杨老师说的非常的精辟,一种技术的变化讲了人阶段的变化。 说到底还是技术的体系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怎么样的一种变化呢?因为这个片子,我们“互联网+”班里面是技术化为主,以后互联网相关人的系统,是在传递信息。那么云计算相当于人的大脑,是有这样子的处理能力,碰到什么能够去处理它,这种就像大脑,人的潜能可以相关的无限的去开发,大数据相当于脑细胞,我们能够存储这些数据,物联网就相当于人的感官,虽然用了这个词,包括传感设备,传感器这样的一种网。就像我们眼睛,鼻子,能感知这个世界。当连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变化将是非常惊人的一种变化,它将把我们整个机器世界变成像人一样的一种东西了,它可以感觉这个世界,它可以实时的传递,它大容量数据的处理,有这种弹性扩展的能力,所以我说云,原来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机器智能会超过人的智能,我也是多次听了杨老师的解读,我现在是坚信,机器的能力肯定会超过人的智能,当互联网把它连接起来,它所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我说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这两个东西,一个是要实时的连接,而又随时随地的提供服务,还要包括全面的感知,所以这两个,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偏应用端的。就像偏我们的手、脚、感官,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偏云端,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觉得第一个是分布式计算,过去的,我们的整个IT发展主要是基于单机的模式,现在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系统,使我们整个系统不再依赖于一个单机的性能,它可以通过分布式计算,要多少有多少的计算资源连起来,看似是一个小的变化,但是对我们整个计算机的事件是一个非常颠覆性的巨大变动,像IBM等等之类的这些企业,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企业里面,是用这种普通的X86的系统,可以做到弹性的扩展,要多少用多少,动态的产生资源,分配资源,一是种弹性的。 在这样的分布式系统下面,分布式系统软件变的核心,硬件就不重要了,所以是软件定义一切,现在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这样,今后一个白盒子里面装服务器就是服务器,装存储器的软件就是存储,X86的基础上面,要么做计算就做计算,要么做存储就做存储,所以互联网公司采购是怎么采购?都是给它配置定好,用什么芯片,用什么主办,几个插口做什么,然后再给它5%的利润,现在做的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这么定义的,因为那些硬件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分布式系统,所以是软件定义一切。所以我说这样的一个技术的变化,我是希望作为在座的CIO也好,或者非技术人员,大家去了解这样一个变化,这种变化其实是非常重大的一种变化的趋势,那么在这样的趋势下面,我们涉及到CIO选择问题,因为选择比执行更重要,特别是你在做“互联网+”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继续考虑传统价格的话是有问题的。大家知道苏宁易购,最早买IBM机子,一做促销系统就崩了,因为它还是传统的LED的架构,我们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随时都在用它,连到了手机端,甚至要把外部的用户连接起来,传统的技术架构肯定不行的,我们要么选择有这样能力的合作伙伴去做,大量的使用真正云的服务,要么你自己建立这样一套支撑的体系,基础设施地所以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希望在座的各位要重视这样一种变化。 第三个讲互联网的模式。刚刚杨老师讲到了消费决定生产。我正好在上海机场里面,提到了C2B消费最终决定生产模式。有意思的是,大概应该是十五年以前,00年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认识电子商务,我在这个书里面明确的写过这一点,C2B是未来的方向。我见杨老师的时候,就把这本书送给杨老师,因为我也是最早做电子商务的,跟马云同一时代,但是人家成功了,我是继续做点研究,做点培训。但是我是要说这一点是什么呢?其实我一直也在研究这些新的模式,在我那本书里面,我总结的电子商务当时是泡沫线条,我在总结电子商务里面曾经写过两张,一个是信誉体系,一个是支付体系,点击鼠标完成交易,我上次创造了一个概念叫电子信用证,我还画了一张图,引用了国际贸易,在不同的国家之家,甲乙双方要完成交易要在熟悉的环境里面,银行表明已经收到货了再来付款,我画了这样一张图,画到这个书里面,其实银行没有做这件事情,大家知道支付宝做这件事情,但是我那本书是十五年出的,至今国家图书馆有那本书,但是我本人已经没有了,电子商务这些模式也好,互联网这些模式,我十五年之前,确实一直也在跟踪,还在研究,我今天不跟大家讲具体的东西,我讲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的特点 一个是长尾理论特点。范围越大越经济,规模越大越经济。在互联网这个模式里面,规模达到那样是不经济的,品种多了也不经济。但是互联网这个模式,大家知道亚马逊卖书,为什么也能赚钱,甚至还可以赚的更多,是因为互联网这个模式里面,是一个形象的展示,几乎为零。 还有一个湿营销,我们刚才讲了,社会化营销,社交网络,实际上都在推动整个营销方式的变革,最后都会朝一种粉丝经济的发展。我作为一个粉丝,我最后发展的方向就是一个人,一个消费者,他可以随时成为一个企业的股东,我相信这是个方向,就像过去来讲,大家支付成本很高的,我们看好的一个东西,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它的股东,今后各种各样的模式,这种粉丝经济,一定会在未来这个社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要你传播个东西发个红包这么简单,今后的经济往深入去发展。 互联网的特点,它是一个产品,也是一个平台,产品做好了就是一个平台,所以把产品做到极致。没有说天生的是一个平台,大家用多了就是平台了,都是这样的。所以说这个模式,你把你的产品做到极致,你就成了平台,因为做了极致你就是用户平台,所以现在的这种平台跟非媒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在这个时代,就内容媒体,服务媒体。 包括互联网传统要做到简约极致,快速的迭代,不像我们过去大家做的很多产品,教它怎么用都学不会,你们看现在三岁的小孩儿玩那些东西,以后的产品一定要做到这样,它就会用。开放数据,开放API,因为我通过开放,包括一些内部开放,外部开放让大家知道,那么外面的人,所以杨老师也说过一句话,创新的技术在外部,让别人知道你有什么数据,你可能让别人知道来参与你的创新。特别是需求的对接。这个时代大家知道,现在这个滴滴打车,实际上是一个碎片化需求的对接,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平台,可以做到实时的对接,现在还只是打车,慢慢的什么修车,还有很多很多甚至做饭,现在今后的这种需求,碎片化的对接起来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互联网平台的特点,我说这个市场看不见的时候,这样一种分配资源的平台上面,会打破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未来的企业还是这样的组织模式吗?我相信一定会发生击打的变革,这些实际也不属于这个公司,但是它在参与社会的创造,以更高效率参与价值的创造,这种开放,未来结构的变化。最后两点建议,一个就是关于业务转型方面,要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模式,要重新思考本行业的商业模式,找到颠覆转型和机会,什么是颠覆机会,什么是转型的机会,什么是升级的机会,这个我就不想继续解读。 要基于这样的大数据,构建低成本,我相信这个东西,一定会跟着社会的基础设施,一定会越来越,特别像微信这样的,微信的公众号,不需要考虑后面的维护,扩展各种问题都不用去考虑,当然你是要想做一个公用的,想做一个大的行业性东西就要考虑,要不然你是没法支持这么大的用户量,因为一个大用户,有大数据的处理,等等。谢谢大家。 责编:何鹏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www.dqsheffield.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