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颠覆式协同工作?从基本意义上讲,工作就是做事情。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工作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基本意义上讲,工作就是做事情。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工作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规模之大、意义之深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投身到了这场工作的巨大变革之中。如果溯源这场巨大变革的起因,就脱不开技术创新和进步。 ——陈飔 崔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作》 即使现如今的工作正在发挥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你不得不承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行政效能低、执行和服务能力差;审批流程、周期长,工作透明度不高;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公文递来递去,最后怎么丢的都不知道。无论你在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我想都曾经面临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下,我们应该如何颠覆式协同工作呢? 从我们国家讲协同管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除了四大发明以外,独有的产品并不多,电灯、电话、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缝纫机……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很难找到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产品。硬件设备中国人发明的很少,那软件有没有哪些是中国人发明的,却对世界有着很大的改变?仔细想想,中国有两个: 一、OA系统。在西方人的眼中,OA是什么呢?电子打字机、Office套件。中国企业用的办公系统也叫OA,从OA到办公协同软件是有一定历程的,OA最初也只是信息管理系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办公软件。OA变成真正的协同办公软件经历了两个质的飞跃:(1)拥有了沟通系统,比如可以通过系统发送邮件了;(2)公文流转开始发展起来,有了工作流引擎和审批流程。致远协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执行院长认为,管理一定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沟通,二是控制。所以当沟通引擎的正式出现并且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这便是一大进步。 二、协同软件。一开始我们把协同软件定义为三种类型的软件: (1)协同工具,其中包括电话、智能传输语音、QQ、电子邮件等,电子邮件后面支撑的邮件服务器就是典型的协同工具。但是这些协同工具非常有意思的是,它并不是特定的指出用户群是企业,像电子邮件,它针对的是社会化的人,大家都可以用,甚至说你有没有工作都无所谓。 (2)协同应用。这是针对于企业的软件,它解决的是一个领域里面的协同管理问题。当协同软件的概念被业界广泛的承认和认可之后,许多企业纷纷跳出来说协同,实际上这些企业都有协同化的趋势,但是不能确切的称之为协同应用。比如说ERP,ERP里是没有人的,只是说跟人有数据接口,严格的讲它们叫做业务管理系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软件。当这种业务管理系统逐渐的融合了人,协同化趋势便不可阻挡。 (3)协同平台。协同平台的特点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构架各种各样的协同应用,它的特征是里面有很多个引擎,比如:工作流引擎、特殊的流程引擎、沟通引擎、数据交换引擎、集成交换引擎、搜检索引擎等,在这个引擎上可以构建任意的应用系统。 中国人对协同办公的认知是非常大的,实际上来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加速人类劳动和生产自、动化的过程。回头看一下人类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技术,真正能够提高效率的是什么?自动化。陈飔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决策,第二部分是执行。协同能够有效的达成组织目标,实际上实现了企业的组织价值。 技术的创新总是在延展这人类器官的功能和力量。当这种力量能够普遍地发源于普罗大众的时候,对现有社会的结构和运转秩序的影响和冲击就不只是“排山倒海”了。从历史的视野来看,这种革命带来的常常是对社会结构的重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恰好有一系列创新技术突破、成熟,继续快速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纵深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在今天已经遍布于世。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这反映了一个事实,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取代了人类工作尤其是体力工作,而人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变化为知识型信息工作。陈飔指出,从人们的实际场景分析更能表明这一现象:如今的工作从工作对象来看,更多的是信息;工作成果更多的是信息形式;无论你是运营、管理、策划、决策、分析研究、沟通讨论、开发创意等,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 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体的工作方式是什么呢?如何颠覆式协同工作呢?CIO时代知行堂请到陈飔教授,为大家解答这一疑惑,帮助企业以及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让办公变得简单。 责编:周筱凡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www.dqsheffield.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