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如何与零售业的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商家可以在成本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实时地把这些数据连同交易行为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 因为H&M不像ZARA,后者设计生产近半维持在西班牙国内,而H&M产地分散到亚洲、中南美洲各地。跨国沟通的时间,拉长了生产的时间成本。如此一来,“大数据”即使当天反映了各区顾客意见,无法立即改善,资讯和生产分离的结果,让H&M内部的“大数据”系统功效受到限制。 “大数据”运营要成功的关键,是资讯系统要能与决策流程紧密结合,迅速对消费者的需求作出回应、修正,并且立刻执行决策。 3、亚马逊 此前亚马逊并未大张旗鼓推展广告业务,直至2012年年底,有报道指出,亚马逊即将推出实时广告交易平台,从而向Facebook和谷歌发起挑战。这个实时广告交易平台又称“需求方平台”(Demand Side Platform,DSP),可以让广告与目标消费者相遇。广告商可以在“需求方平台”上竞标网站的闲置广告空间,而竞标标的包括广告版位,以及符合特定条件的消费者。 亚马逊开发的“需求方平台”可以“协助广告商接触网路上的众多用户,同时也帮助客户迅速找到想购买产品的相关资讯”,“需求方平台”概念虽非亚马逊首创,但以丰富资料为后盾。 亚马逊与广告商分享的资讯有两类,一是依用户网路行为所做的通用分类,例如热衷时尚、喜爱电子产品、身份为母亲、爱喝咖啡等,二是用户的商品搜寻记录。至于消费者的实际购物资料,亚马逊似乎尚未列入分享。广告商即使无法得知实际消费记录,能了解潜在顾客的商品搜寻记录;亚马逊如果全力进军网路广告市场,仍可能大大改变产业生态。 亚马逊2012年的广告收入约为5亿美元, 2013年的广告收入将达10亿美元。这会成为亚马逊未来几年内营收增长的新动力,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亚马逊各项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业务之一。 4、沃尔玛 2011年,沃尔玛电子商务的营收仅是亚马逊的五分之一,且差距年年扩大,让沃尔玛不得不设法奋起直追,找出各种提升数字营收的模式。最终,沃尔玛选择在社交网站的移动商务上放手一搏,让更大量、迅速的资讯,进入沃尔玛内部销售决策。沃尔玛的每张购买建议清单,都是大量资料运算而出的结果。 2011年4月,沃尔玛以3亿美元高价收购了一家专长分类社群网站Kosmix。Kosmix不仅能收集、分析网络上的海量资料(大数据)给企业,还能将这些资讯个人化,提供采购建议给终端消费者(若不是追踪结帐资料,这些细微的消费者习惯,很难从卖场巡逻中发现)。这意味着,沃尔玛使用的“大数据”模式,已经从“挖掘”顾客需求进展到要能够“创造”消费需求。 沃尔玛本身就是一个海量资料系统,适用各种商业上的分析行为,它的综合功能,作为世界最大的零售业(专题阅读)巨人,沃尔玛在全球超过200万名员工,总共有110个超大型配送中心,每天处理的资料量超过10亿笔。由于资料量过于庞大,沃尔玛的“大数据”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做出每一笔决定前,将执行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创造新的消费机会。 Kosmix为沃尔玛打造的“大数据”系统称做“社交基因组(Social Genome)”,连结到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工程师从每天热门消息中,推出与社会时事呼应的商品,创造消费需求。分类范围包含消费者、新闻事件、产品、地区、组织和新闻议题等。同时,针对社交网络快消息流的性质,沃尔玛内部的“大数据”实验室专门发展出一套追踪系统,结合手机上网,专门管理追踪庞大的社交动态,每天能处理的资讯量超过10亿笔。 “社交基因组”的应用方式五花八门。举例来说,沃尔玛实验室内部软件能从Foursquare平台上的打卡记录,分析出在黑色星期五,不同地区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品项,然后,针对不同地区送出购买建议。 责编:王雅京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