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申:我对ERP实质的理解(五)

2011/9/9 11:46:40【作者】陈启申

8. “一把手(高层管理团队)工程”是ERP成败的决定因素

所有失败的案例,尽管理由多多,但是都有共同的一条就是:“得不到管理高层的支持”。ERP项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一把手工程”,这是国内外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致结论。这个问题虽然在不断地反复强调,但时至今日,还没有被所有的企业管理高层理解,说明我国真正理解ERP的高管还不是很多,这是影响我国实施ERP系统前进步伐的一个严重的障碍,因此,在企业高管中普及ERP的基础知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把手工程”是一个本土化了的形象化提法,强调了企业一把手的责任和作用。英文的原意是“管理高层承诺(top management commitment)”,指的是“管理高层团队”对项目的倡导和责任,是团队、班子而不是某个人。当我们用“一把手”称谓时,必须理解其实质的含义。企业要发扬团队精神,首先从高管团队做起,树立榜样。因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高管团队工程”。要全面应用ERP,需要业务全流程上的每个业务部门都要积极投入,能否做到这点,和负责该部门的高管有密切关系。只要有一位高管不积极,他所管辖的部门就有可能成为推行ERP的障碍。一把手是高管团队的领头人和第一责任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把手责无旁贷。

为什么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实施ERP的正确动因是为了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这是企业管理高层团队的需要。有了ERP系统,“一把手”走遍天涯海角,只要有上网的地方,都可以随时掌控企业的运营情况,有偏差及时纠正,有机遇绝不放过;有完整详尽的数据依据,减少决策失误。所以说,ERP成功实施后最大的受益者正是“一把手”。

要获益就得付出,英文里常说“no pain, no gain(意思是:没有艰苦的付出,就不会有丰盛的收获)”,实施ERP必须深化管理改革,诸如在重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对员工的培训与岗位调配、协调部门间利益、完善业务规则、建立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等等,都会遇到各种阻力。这些阻力只有“一把手”亲自出面拍板定夺,才能排除。

因此“一把手”对ERP项目的成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因为“一把手”是实施ERP最大受益者和第一责任人,顺理成章,ERP项目必然是“一把手工程”。

要成为受益者和责任人,“一把手”必须是明白人,而且要亲自用。

一把手只有是“明白人”,才能明辨是非、正确指导,坚持改革,积极推动,成为ERP项目成败的责任者。只有“自己用”,ERP项目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新需求,促使企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体现职业经理人的业绩,成为ERP项目最大的受益者。在讨论“深化应用”问题上,首先要企业的管理高层提出更高的目标,而人们往往单纯从技术的角度上探讨这个问题,要知道,每个企业的深化方向是有差异的。

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对ERP的片面认识),造成错误的实施行为,是ERP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实施ERP最大的风险。因此,高层管理团队统一思想认识,正确理解ERP,是保证ERP项目顺利执行的重要前提。

一些成功实施ERP项目的企业总经理都有这样的亲身感触:“ERP是一种关系企业全局的信息化系统,是一种贯串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它要提供我所关心的信息,我是企业的大总管,我不抓谁抓?”

9. 信息化规划必须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

企业的CIO如果想要大展宏图,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综上所述,ERP的实质是解决方案,ERP项目又是“高管团队工程”,因此,企业首先要根据全球竞争形势的发展和自身的优势,由高管团队制订目标明确的经营战略,并提出保证经营战略实现的各种积极可行措施。而高管团队只有是“明白人”,才能懂得其中哪些措施必须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落实。

来自企业高层的需求,是实施ERP必要的动力。CIO只有在明白企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后,才能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信息化带来的实效或期望值,提出支持企业战略措施的方案,这是沟通CEO和CIO的必要步骤。


这里有一个主从关系,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为企业战略规划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CIO和CEO才能有共同语言,CIO的工作才能受到CEO的重视。

下图以提高销售利润率的战略目标为例,说明信息化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10.  成功实施ERP的规范流程

ERP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同样,成功实施ERP也必须遵照规范的流程。在总结30年来我国实施MRP II/ERP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我把这个流程归纳为4大步骤,就是:知理-知己-知彼-知用。4大步骤不能遗漏,更不能颠倒。见下图。

这里重点谈谈两个问题。

1)“知己”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企业往往忽视了“知己”这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ERP是一种解决方案。长期习惯于粗放的管理作风,往往使人不能静下心来做大量细致的分析工作。选型阶段的盲目性,也往往是由于不“知己”,心中没底,无从做出正确的判别,选型不当,见不到实效,丧失信心。

知己要做两个分析,关于需求分析,在第5节已经做了简要说明。另一项重要分析工作就是投资效益分析。实施ERP,最终要落实到效益上,ERP项目是一笔不菲的投资,钱花出去,有多少回报,又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把投资收回,作为一个负责人的经理人是必须先弄清楚的。选型时的投资底线,也需要参考投资效益分析。

2)成功的标志

ERP项目是否成功,决不是停留在“成功上线”上,是否成功只能以实现了企业预期的管理目标为准。这里要提醒的是,成功上线的定义不仅是:“将所购买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都已经过测试走通,所有基本数据和参数都已录入系统,ERP系统已处于交付状态,用户可以接手用来取代手工管理了。”而且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完成ERP原理和应用知识的转移,使企业管理人员(最终用户)具备应用ERP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见Performance Monitor LLC,ERP at the Speed of Light,2007)

如果企业员工掌握了ERP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一把手”在亲自用的基础上又能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目标,“深化应用”自然就不再是问题。“知用”的要点就是:深化应用,实现战略目标。

在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本着务实的精神,扎实稳步地前进,来不得半点浮躁,不能急功近利。按照“知理-知己-知彼-知用”的四步规律走,一定会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我国ERP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启申编著:《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第二版),2005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2次印刷。

〔2〕陈启申编者:《成功实施ERP的规范流程--知理知己知彼知用》(第二版),2009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3次印刷。

【打印】
查看完整文章 | 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