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最快的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模型驱动架构)厂商之一,PTC无疑是制造业软件供应商中的翘楚,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关键要点有着敏锐的判断。根据对众多客户的服务经验,PTC提出了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七大趋势,也就是7 forces:数字化、全球化、个性化、合规、智能产品、联通性、服务化这七个方面。在2013 PTC北京媒体见面会上,PT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直销与分销业务总经理Robert Kocis及 PTC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寿宇澄对这七大趋势和PTC的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在中国发展的规划等进行了解读。
PTC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寿宇澄
7forces到5segments,切实推动PTC业务增长
对企业来说,无法对业务发展带来实际效益的指导方针显然站不住脚。针对这7大趋势,PTC匹配自身研发技术并落实到实际产品中,做到切实帮助其扩展市场资源提升业绩的作用。对于这几大趋势,PTC的几大产品解决方案恰如其分的呼应了这几大趋势。例如从数字化和合规性的角度看,PTC的Creo和Windchill解决方案针对这两大趋势进行研发建设;从智能产品的角度看,PTC拥有ALM解决方案;从服务的角度,PTC的SLM解决方案则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从解决客户问题的角度出发,有一些客户是使用我们全套的解决方案,也有一些客户,可能会使用其他公司的CAD或者PLM解决方案,但是只用我们的ALM或者SLM解决方案。所以对于PTC来说,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机会,我们也非常高兴。”Robert Kocis说。
“这7个forces落实到我们的产品中,实际上是5个segments。相比传统的在制造业做IT来讲,这是一个战略上的提升。”寿宇澄说到。相对传统的IT建设,仅重视设计及数据管理这两方面,但是从7forces的角度看,传统的观念显然不够全面。像服务类、个性化、智能化,这些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提升。包括在合规方面和整个供应链上联通性的发展,这些在传统制造业IT中没有覆盖到的关键点,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并不是所有制造业的IT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寿宇澄相信这7个重要趋势应该是整个制造业对于未来IT需求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些新的需求、新的segments一定会给PTC带来越来越多新的业务。“这些新业务的比重,就现在的增长趋势来看是非常明显的,我想未来经过几年以后,它占我们的比重可能会和我们传统的业务等量齐观。”寿宇澄说。
中国制造业前景尤好
相较从前中国制造业的不发达,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技术突破的阶段,不再是一味的做一个跟随者、学习者,而是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状态。
“但是从技术采用来说,中国采用先进技术的速度和转型的速度,比起发达国家,还是略有滞后。”寿宇澄说。有很多新的技术,中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经常是美国、欧洲一些国家都已经采用了以后,我们国家才采用。在时间上会有一些滞后。但是寿宇澄表示,这种滞后的间隔差距会越来越短,今后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自身的发展、自信心增强及中国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后,中国制造业采购先进技术的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寿宇澄还透露,PTC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在全球的份额目前在10%以上,总体水平也在两位数左右,并且仍在逐步增加。对于PTC中国市场的业绩,寿宇澄表示肯定会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其次PTC公司会大力发展中国市场,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中国业务发展计划,在今后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中,会更多的倾听中国客户的要求,更多的把中国元素引进到其产品当中去。
同时,寿宇澄也表达了对中国航空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相当多的大客户都是在航空企业,我们产品的发展趋势,我们未来的走向,很多都与他们进行交流。”寿宇澄说。航空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相对其他行业要更加迫切,目前国内在很多技术上已经不亚于其他国家发展的水平,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让IT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我觉得在建设当中和以后持续的维护当中,都会有很多中国本身特色的需求,对于这些需求,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很多沟通的机制,包括和企业、协会,、航空企业本身的IT公司的合作关系,这样使得这个需求能够更好的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当中去。”寿宇澄说。
云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这炙手可热的技术已经逐步渗入到IT行业的每个角落,制造业信息化当然也在其中。云制造这一概念已经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及。
关于云制造,寿宇澄认为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基于云计算,对产品整体的描述需要提升。想在云端进行交流,不管是进行设计或是进行计算,首先要对相应对象进行描述,并且要有一个完整的描述,对数据的模型要有比较好的认识。其次就是对云基础技术的要求,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如果有一个公有云的体系,如何在共享的前提下仍保证数据的安全?虽然在技术上这并不是问题,但是在应用、实践当中,包括在法规完善性及相关的法律上,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
对于云计算这一大势所趋,PTC也有所应对,“PTC本身的产品,利用云在技术层面是可交付的,也就是说,客户的购买方式也随着产品技术的改变而不断演化。”当被问到PTC的商业模式时,Robert Kocis这样回答。“我经常会与很多不同行业企业的CIO沟通,并且问到他们今后三到五年的愿景。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些CIO都非常希望能够更多的利用基于云的应用,而不只是基于这些老的IT系统。比如,可以在移动设备和手机上,使整个企业组织内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够共享IT部门研发的信息。”Robert Kocis说。Robert Kocis认为,基于纯服务或者基于客户关系的管理,像salesforce的这种应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了,实际上PTC的Windchill都可以基于云来实施,但是对于产品开发阶段的数据,在服务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客户的认可程度。
虽然目前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云制造仍旧是大势所趋,“我觉得云制造毋庸置疑会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可能也就是未来三五年之内。”寿宇澄说。
汽车行业“节流”不如“开源”
最后,寿宇澄还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看法。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重头戏”,汽车行业整体的IT应用水平也高于其他行业。寿宇澄认为,这七个方向对于汽车制造行业的匹配程度是最高的。
在他看来。中国汽车行业接下来的建设面临的问题是合规性,要想进行出口,就要在合规性方面进行加强,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控制。再者就是对于个性化的要求等等。“我个人认为,汽车企业要发展,对于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先进的制造技术的迫切程度,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事情。“寿宇澄说。
虽然目前国内汽车业水平参差不齐,但寿宇澄认为,目前并不是决出胜负的时候,真正的较量在于下一步的竞争。比如服务,对于软件、个性化生产制造的适应,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成本的控制是很重要,但是不是把成本控制好了以后,这家企业以后就会生存,就会有很广阔的前景?未见得。利润的构成,成本当然是一块,但是营业额,市场占有率,这也是相当大的一块,企业与其在后面节流,不如在前面开源。目前我觉得,开源比节流更加重要。对于市场的理解程度,对于自己企业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重要。”寿宇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