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以全新的产品发布宣布,这家公司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会是企业级市场最重要的市场竞争者。
虽然2014年的这场产品发布定位于“永续IT云架构”,但迎合业界热点话题的背后,却难掩HDS再一次在高端存储系统以及存储虚拟化领域,带给业界全新的技术、产品,以及深深的思考。
2004年,当Hi-Star II架构发挥到极致的产品USP上市时,高端存储市场的格局就已经几乎稳定在EMC、IBM和HDS手中,而这三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也基本上处于各自领先3、4年的水平线上。但在高端存储市场的一大技术领域:存储虚拟化上,HDS的优势却更为明显。
三年之后便是HDS USP V高端存储的上市,很少有人记得Universal Star Network这一全光纤交换式体系架构的名字,但这一架构诞生出来的USP V,却实实在在呈现了HDS在存储虚拟化领域的强势地位:全面的虚拟存储解决方案,意味着异构存储系统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也有人称之为基于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虚拟化,而HDS标准文档中则主要以“与异构存储设备的连接能力”作为官方表述,不过,在USP V到VSP时代,“存储平台内部的资源为内部资源池,与之相连的其他存储设备上的资源是外部资源”,通过统一管理平台,HDS可以让用实现对内部和外部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甚至“按照应用系统的性能要求分配相应的存储资源”。
虽然内部和外部存储资源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通过存储系统本身的数据复制和数据迁移软件来完成,但HDS利用其技术领先的ASIC协处理器技术,实现了更高效率的存储资源复制、迁移加速等工作负载的优化。
到了HDS VSP,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与上一代USP V相比,虽然性能、容量、可扩展性大幅度提升,但仅就技术革新来说,只是实现了子卷级别的迁移/分层以及VMware vSphere VCenter管理等新特性,但由于其在高端存储x86化浪潮下,仍然坚持x86+ASIC的思路,却也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现在,USP、USP V、VSP都已经是过去时,按照HDS产品规划副总裁兼信息技术平台部总工程师Michael Hay明确透露的信息,HDS VSP肯定是会被HDS VSP G1000所替代,虽然前者具体的停售时间还不确定,但由于VSP G1000目前的状态是“上市即可销售”,和VSP说拜拜也就是半年以内的事情了。
但与之前几次产品发布不同,HDS此次的发布,不仅仅是一台高端存储系统的上市,而是包含了HDS全新的存储操作系统、UCP统一计算平台以及Command Suite软件等一系列的更新,而基于这一系列更新,HDS也提出了“永续IT云架构”的全新战略。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永续IT云架构:HDS能成?
在讨论VSP G1000和SVOS之前,有必要先来看看HDS在新加坡媒体活动中所展示的公司战略:永续IT云架构,按照HDS全球垂直行业和整合高级副总裁 Kevin Eggleston的说法,这一概念的核心思路,是“利用业务定义IT来实现业务的移动性、经济性和洞察力”,搭建一个面向业务定义、业务优化的IT云架构。
在这个架构中,HDS及其合作伙伴将保证三个基本要素得以实现:始终可用、始终自动化和始终敏捷:“业务人员希望IT服务持续带动业务,并与企业业务的需求相结合。”HDS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地区总经理 Neville Vincent表示,“永续”意味着服务的可用性更高,“可以持续、灵活、可靠地提供服务”。
比如说,通过将不同存储平台的控制器及存储容量虚拟化到统一的资源池,将能够提供统一的IT服务和更高的SLA水平,加上针对数据复制、保护、高可用性HA的能力的支持,“企业有能力存储、利用、分析和保留所有的数据”。
在HDS的永续IT云架构中包括了三层HDS的技术、产品:以HDS VSP G1000以及未来的存储平台为基础的硬件基础架构、统一管理提供虚拟化能力的HDS存储虚拟化操作系统SVOS、HDS UCP的管理核心UCP Director基础架构服务管理套件,存储硬件层、存储及数据管理层以及统一的计算/存储设备,形成了HDS“永续IT云架构”的核心。
“我们能够从底层存储到上层计算,为微软、VMware、SAP等应用提供支持,而基于服务模板和开放式标准的架构,支持OpenStack等系统的引入。”HDS产品规划副总裁兼信息技术平台部总工程师Michael Hay表示,数据是各个层面的硬件、软件共同管理、支持和服务的对象,数据流动在企业业务及IT系统中,HDS所做的就是“让IT更好的针对业务的需要提供数据存储、管理、保护及分析的能力”。
而另一核心则是,“永续IT云架构”必须是基于“业务定义IT”的,按照Kevin Eggleston所说,如果IT不能够面向业务敏捷、可靠地调整,实现对业务调整的快速反应,僵硬的IT基础架构显然不能够“永续”IT云架构——灵活、敏捷、随业务可适应的IT——无需反复设计或迫使业务中断以做出改变、迁移,自然能够做到“永续”。
支持“永续IT云架构”的HDS软硬件平台,自然是HDS业务定义IT的最佳体现,在此次产品发布中,也因此有两点最令人关注:号称“毫不妥协的软件定义型解决方案的Hitachi Storage Virtualization Operating System”和全新的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G1000(VSP G1000)企业级高端存储系统。
粗略预览HDS VSP G1000
先让我们简单的来预览下HDS VSP G1000,与前一代VSP不同,HDS针对VSP G1000做了不少全新设计,也全面修改了产品的命名规则,这也算是HDS一次不小的变化。
从指标上即能够看出VSP G1000相比VSP的巨大变化:约4倍的IOPS性能、2倍的HNAS集群节点、超过3.5倍的吞吐量、2倍的最大VSD对数量、超过10%的能效改善和2倍的缓存容量,所有这些提升,体现在性能上则是超过300万的IOPS、超过48GB/秒的吞吐量以及超过120万的NFS OPS(操作数/秒)。
“HDS VSP G1000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弹性和可扩展性,支持600TB闪存容量和2304个HDD驱动器。”Michael Hay指出,HDS VSP G1000以其强大的性能“提供了业界最佳的数据迁移和系统升级能力,完全支持业务不停机情况下的业务和数据迁移。”
熟悉HDS VSP的人对VSP G1000的架构组成不会感到陌生。
Small Form-Factor Chassis支持2.5寸的标准HDD驱动器,单个SFF Drive Chassis支持192个驱动器,因此,12个SFF Drive Chassis组成的“完整版”支持2304个SFF驱动器。
Flash Module Chassis是用以加速的闪存驱动器组件,单个FMD Drive Chassis支持48个闪存驱动器(据确认是6G SAS SSD),VSP G1000支持4个FMD Drive Chassis也就是最多192个闪存驱动器(1.6TB和3.2TB两种)。
仍然搭载以太网交换机,不过这一交换机大有来头,是来自于Brocade的VDX 6730,基于博科的VCS Fabric架构。
文件模块(File Module),支持NFS、SMB、FTP等协议,八节点最多32PB容量,使用的是Hitachi NAS Platform 4000系列;系统管理单元(SMU),主要是为了管理Hitachi NAS Platform;更大的Large Form-Factor Chassis,支持的的是3.5寸驱动器,最少96个驱动器,最多1152个LFF驱动器。
最核心的自然是Controller Chassis,从正面看,有4个Virtual Storage Director Blade(每个VSD Pair Blade包括2Boards,每个Board包括一个八核心处理器(英特尔至强),显然是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共计16核,单套VSP G1000支持8个VSD Pair,也就是最多128个核心,它控制Front-end Director和Back-end Director、PCI-E接口以及Local Memory等),4个Cache Switch Blade(每个Blade包括2Boards,8个Cache Memory 插槽,最大256GB到512GB缓存空间),4个Cache Backup Blade。
从后面看,出了包括另外的4个Virtual Storage Director Blade之外,还包括:Service Processor Blade(竟然是基于精简化的Windows 7操作系统设计,用以监控阵列的健康度、实时Log事件、Call home服务等等)、Front-end Director和Back-end Director Blade(用来连接FICON、Fiber Channel以及提供6Gbps SAS接口,Back-end Director Blade分为两个版本:加密和不加密)
谈到全新产品在架构上的演变,Michael Hay强调,这是HDS在x86架构系统上的重要进展,相比上一代产品,新产品减少了1类ASIC/协处理器的使用,虽然仍然应用三个类型的ASIC/协处理器,主要用处包括:DMA连接器、数据加速器以及存储空间(垃圾)回收等领域,据透露,每一个Host Adapter和Disk Adapter都使用至少一个Hitachi 数据加速ASIC处理器。
“我们仍然使用以ASIC技术为基础的协处理器,但是其中仍然体现了我们的巨大进步。ASIC硬件有着巨大的技术和应用需求,但这不影响我们不理解企业级存储系统朝着x86处理器的方向发展。”Michael Hay表示。
他此外还透露,同一数据中心内的两个VSP G1000系统再也不需要类似VSP那样的“紧密贴合在一起放置”,单一数据中心内支持100米链接(使用Hi-Star-E PCI Express),跨区域支持100公里的高可用性双活方案(像不像是EMC的VPLEX?但不同的是,VSP G1000无需外置设备就能提供多系统和多数据中心的双活功能)。
VSP G1000的架构被HDS称之为“第七代Hi-Star Crossbar Switch-Based Architecture(Hierarchical Star Network)”,支持Active-Active VMware vSphere MetroStorage Cluster and Microsoft Hyper-V stretched cluster site protection。
存储虚拟化仍然是HDS的宣传重点,此次VSP G1000仍然不负众望,在虚拟HDS前几代或第三方存储系统上具有相同的特性和功能:“虚拟化仍然第三方存储都是一样的,通过FC连接,基于标准的存储API,功能上都保持一样。” Michael Hay甚至谈到“你可以随时接上、拔下,对业务和数据没有任何影响。”
不过,谈到存储虚拟化,这一次产品发布中有关存储虚拟化的重点,其实并不在VSP G1000,或者说,其实并不体现在这一硬件的特性上,而是在其所使用存储操作系统:全新的Hitachi Storage Virtualization Operating System(SVOS,存储虚拟化操作系统)。
SVOS:软件定义下的HDS发展方向
按照HDS官方的说法,这是“软件定义的弹性、兼具经验证的企业级性能”的存储操作系统,请注意,其中并未支出是“高端存储系统”,即HDS明确指出的,这是“适用于未来HDS存储的通用OS”,是“第六代HDS企业级存储操作系统”。
简单来说,SVOS的优化包括两部分:1、提供更优化的分层、复制和安全特性(加密);2、针对闪存进行性能优化,而在存储虚拟化方面,正是SVOS提供给了VSP G1000“全局存储虚拟化”的功能,支持全局双活、超过100公里连接距离的集群系统。此外,提供“不停机的迁移和技术更新”。
在白皮书中,HDS指出“SVOS includes support fora global storage virtualizationthat brings togetherand integrates multiple VSP G1000 systems withnew global active devices以及Global storage virtualization capability provides active-active clustering environmentspanning multiple 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G1000 systems。”也就是说,SVOS可以全局虚拟化不止2个VSP G1000,构成更高可用性的系统。
同时,全局活跃设备可以横跨虚拟卷,双活卷能够提供简化的高可用性服务配置,发挥类似横跨两个站点的分布式架构的设计,此外,除了VSP G1000之外,可以虚拟化多个第三方品牌的产品,在虚拟化之后,SVOS可以为第三方存储提供和VSP G1000一样的自动精简配置、存储服务水平控制和性能仪表盘——横跨多个、不同的存储平台。
SVOS所提供的全局存储虚拟化可以横跨本地和远程物理存储系统,但HDS并未指出是否支持虚拟化远程的第三方存储系统,不过,包括自动分层、虚拟服务器环境支持、自动精简配置等功能,在所有被虚拟化的第三方存储上都可以实现。
不过,由于硬件架构的变动较大,上一代VSP的用户想要享受SVOS的特性是无法直接升级的,可以通过购买搭载SVOS的VSP G1000来获得能力,或许是为了帮助这些用户,或是简单的只是为了和类似SVC、VMAX、VPLEX等竞争,HDS竟然提供了“不含内置容量的虚拟化控制器”版本的VSP G1000——像不像是一个提供了全局存储虚拟化的网关/控制器?
但更重要的是,一向不怎么宣传其存储操作系统的HDS,此次却高调推出SVOS,这确实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对此,HDS产品规划副总裁兼信息技术平台部总工程师Michael Hay给出的答案是:“全新的SVOS则成为全部HDS存储系统最核心的业务支持基础,其灵活性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业务定义的IT。”换句话说,这是软件灵活性所赋予的能力,自然SVOS会更加重要一些。
HDS官方认为,SVOS“兼具软件定义型架构固有的灵活性以及HDS企业级存储软件的成熟功能”,能够让“用户拥有更多选择、更强的灵活性和一个简约的基础架构,能够平滑迁移至软件定义型数据中心,而且无需多个复杂层。”
此次SVOS的高调确实与两个话题脱不开关系,其一是当下最热的软件定义存储,其二是HDS主张的“业务定义IT”,这两者实际上说的都是一件事情:工作负载影响、要求乃至定义存储系统及整个IT系统,SVOS这样的未来面向全系列HDS存储系统的软件,提供全局虚拟化功能,虽然与常见的“x86硬件平台+存储OS”的组合不太相同,但从理念和实施的效果上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