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ERP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问题不仅是新ERP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对已有ERP系统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反思。
数据迁移切忌完整
对于传统数据迁移或数据库更替问题,企业CIO或数据库开发维护人员考虑得更多的是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但是对于ERP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而言,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却是大忌。因为新旧ERP系统替换过程中,历史数据的迁移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虽然看似一个简单的数据库更替问题,但是,它涉及到从一个ERP系统到另一个ERP系统,从一个应用模式转向另一个应用模式的转变,这更多的是ERP本身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同一厂商不同ERP产品替换,由于系统是在同一数据库基础上开发,而且存储逻辑或方法基本相同,所以旧系统中的数据利用率会很高,可以达到70%;而对于不同厂商的ERP产品替换,其旧数据利用率不超过10%,而且旧系统中数据利用得越多,新系统的负担就越大、性能越差、信息越不准确,这与简单的数据库迁移强调完整性有着本质区别。
而且,虽然用户选择的ERP厂商所提供ERP产品的模块可能相同,但是在相应实现方法、数据库记录的表结构以及ERP工作流程方面却是大相径庭,因此,ERP替换过程中的数据迁移不仅仅是数据的导入、导出问题,更是系统的更换、工作方式的改变。
所以,在进行ERP数据迁移时,企业CIO们不应简简单单地把ERP数据迁移看作是单一的数据库问题。企业CIO们首先应根据新ERP系统的需求设立项目目标,针对新的模块确定所要迁移的有效数据,其次才是ERP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技术实现问题。
虽然,数据迁移问题往往是在对新ERP系统进行项目需求、项目规划、项目实施、相应接口开发和人员培训之后,但是用户在与新ERP厂商签订合同、进行项目需求调研、规划时,就应该与相应ERP软件厂商共同探讨如何选择有效的历史数据以及如何对旧ERP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导入等问题。
专家建议,用户最好能请曾长期应用旧系统的人员参与到数据迁移小组中,以了解新旧系统的数据库和有关字段,避免数据字段对应错误。
业务数据迁移有条件
对于ERP替换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平滑过渡到新的ERP系统之中,尤其是对不同厂商的ERP系统替换,原有数据的利用率非常低。因此用户和实施顾问更应该关注数据的有效性,即搞清到底哪些数据对于新系统功能模块来说是有用的。
通常,ERP系统中的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数据,一类是业务数据。其中,基础数据是指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如商品基本信息、客户、供应商资料、库房信息、职员信息、财务的科目体系、物料清单等等。基础数据的特点是它在整个系统使用过程中会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它是业务数据的基础,用户所有业务人员通过调用基础数据来保持同一数据在整个系统中的唯一性。所以,用户在新旧ERP系统迁移过程中首先应考虑这一项。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在同一厂商不同的ERP产品中或不同厂商的ERP产品中可以共用。因此,这些数据基本上可以导入到新的ERP系统当中。
而对于每笔业务发生时所产生的采购订单、采购入库、销售订单、销售出库,应收应付账等业务数据,在同一厂商ERP软件替换时,部分数据可以进行导入,例如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及合同信息等;而在不同厂商ERP软件替换时,因为数据的存储逻辑或方法不同,所以最好不要直接进行数据迁移,而是采用旧的ERP系统作为前一时期的查询系统,在新系统中进行新的帐务。
另外,判断原有ERP系统中数据的有效性还应该看原有ERP系统中的数据是否准确。他说,不管是同一厂商的ERP系统还是不同厂商的ERP系统之间替换,首先应根据原系统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是否运行良好,流程是否合理、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再确定数据是否准确,是否为新系统所需要。
数据迁移3种方式各有利弊
通常,ERP数据迁移的方法有3种,即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自动生成。而这3种方法在ERP数据迁移过程中各有利弊。
手工录入方法消耗的人力、物力非常大,同时出错率也比较高,主要是对一些无法转换到新系统中的数据和新系统启用时所需要但旧系统又无法提供的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多作为通过工具迁移的补充。
其次,新系统自动生成,是指在ERP系统切换后,通过新ERP系统的相关功能,或为此专门开发的配套程序生成所需要的数据。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根据已经迁移到新系统中的数据来生成所需的信息。其实施的前提是,这些数据能够通过其它数据产生。
对于工具迁移而言,首先,各家ERP厂商多提供部分自主开发的迁移工具。
SAP针对SAP和非SAP系统之间替换的数据迁移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针对少量数据迁移的SAP专有系统迁移工具(LSMW),其可以非常方便将少量文本文件导入、导出;还有一类是针对大批量数据导入、导出的批导入工具,该软件类似于WORD里定义的宏概念。
另外,微软、ORACLE、IBM等数据库厂商也提供相应数据迁移工具,还有很多第三方公司开发的工具,如Ascential Software公司的DataStage。这些工具也可以从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多个平台的数据源中抽取数据,完成转换和清洗,装载到各种系统里。
目前,通过工具迁移是最普遍的方式,但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原来系统中遇到的数字,并不是客户想要的准确数字。所以在通过工具迁移过程当中,派一至两个人检查,对新系统导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在实际ERP数据迁移过程中,同时采用通过工具迁移和手工录入方式可能更为合理,即少量数据通过手工导入,大量数据通过工具迁移。比如对于仓库中上千种物料,通过工具迁移更为合适;而对于少量数据导入,如果还通过工具迁移,迁移的准确性肯定需要手工盘点来判断,如果之间出现误差,相关工作人员会再重新进行盘点或重新手工导入数据,其带来的繁琐程度大大超过直接录入。
数据检验也要靠人判断
在对旧ERP系统数据迁移完成后,用户还需要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校验。而检验的指标应包括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一致性3部分,用户可以自己编制一些小软件,按业务流程和一些数据进行模拟,看最后的数据结果和报表是否正确。
除程序检测外,最好还要通过系统外的方法,即非计算机程序或软件程序来判断数据迁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计算机程序没有智能行为,要判断数据的有效和准确一定要靠厂商中的实施顾问和客户中的关键用户。
对于单一的数据,并没有办法判断数据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最后判断的根本还要回到原系统本身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结果,如果原系统的业务流程或数据模式不合理的话,数据根本就不需要再进行迁移也就无需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