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的飙升不仅影响了亚洲的出口,还大幅增加了制造商为原材料支付的价格。如今,将一吨铁矿石从巴西运到中国的成本大约为100美元,这比铁矿石本身的价格还要高。工资上涨、美元贬值,都让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自2003年以来,中国以美元衡量的平均年薪涨幅为19%(图1)。2003年,一位普通生产工人的年薪为1,740美元,而如今已增至4,140美元。与此相比,美国的平均年薪涨幅只有3%。此外,墨西哥与中国在工资水平上的差异也显著缩小。2003年,墨西哥工人的年薪是中国工人年薪的2倍,现在这一差距已缩小至1.15倍。上述趋势的综合作用正在改变着很多地区的离岸生产的竞争态势。
为进一步认清目前环境的动态,我们分析了一系列针对美国市场生产的产品,并通过对离岸生产的工资节约与物流成本进行简单比较,划定了生产这些产品的最佳地区。图2显示了一系列产品的最佳离岸生产地区。这些产品具有多种不同的单位生产成本与产品重量,前者表示将原材料转变为一单位成品所需的美元成本,后者则会影响物流成本。我们以中国和墨西哥为例,绘制了盈亏平衡曲线: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低成本生产国,墨西哥则是一个近岸国家。
但是,在目前经济环境恶化的形势下,这些曲线正在移动。以前在当地成本最低的地区(深灰色区域)生产产品,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现在这些产品的生产正逐渐转移到近岸地区(浅灰色区域),有时可能更适合在美国本土(蓝色区域)生产。以中档服务器为例,3年前在中国生产中档服务器可获得丰厚利润,但随着工资水平和运输成本不断上升,该产品现在已滑落至盈亏平衡线以下。而今,如果在接近消费者的工厂生产这种服务器,其经济效益可能会更高。比如将工厂设在物流与劳动力的综合成本更有优势的墨西哥。
为了更精确地找出平衡点,供应链的管理者还需要了解到岸成本的实际情况。到岸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库存持有成本、退货管理成本,以及在对离岸工资与物流进行简单权衡(如前所述)时一般未考虑在内的其他隐性费用2。
为说明这一点,我们研究了一款中档服务器的总到岸成本,并对在亚洲生产与在美国生产这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图3)。5年前,也就是2003年,与在美国生产相比,在亚洲生产该产品可节约60%的人力成本。我们将节省的人力成本记为指数100美元。然而,在计算总到岸成本时,我们发现节省的人力成本有36%被运费、与运输有关的其他费用、库存持有成本、退货成本以及其他隐性成本抵销了。这给在亚洲生产的到岸成本以64美元的成本优势。如今的经济环境已使这一情况发生逆转。在纳入较高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后,我们发现离岸生产的成本节约已变为负值,现在采取离岸模式反而增加了16美元的额外成本。由于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离岸生产所节省的人力成本已从2003年的100美元降至现在的区区45美元。此外,随着油价的攀升,运输成本增加了21美元,退货成本增加了4美元。
以上示例表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可能已经削弱了您的供应链优势。现在也许是该重新评估生产地点的时候了。您可以将总到岸成本分析更深入一步,以确定若将部分生产线撤回国内或设在近岸地区,是否有助于抵销较高的装运成本。同时,您还应从长期角度考虑产品需求的地理分布情况。在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时,必须仔细评估下列因素:速度的重要性、掌握技能的人才的供给、在亚洲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潜力、一次性转换成本、当地进口和税务政策的影响,以及组织机构衔接。
文章来源:麦肯锡Ajay Goel 和Nazgol Moussavi是麦肯锡硅谷分公司咨询顾问,Vats Srivatsan是该分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