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MBS经历了成熟的一年,但从现状来看MBS仍然处在摸索阶段,2008年MBS人终于感受到了MBS井喷的压力,但大环境变化可能会影响MBS的市场,但危机可能是MBS的一次转机,MBS人才问题在2008年可谓一朝解决,人才问题一直是MBS的瓶颈问题,2008年MBS人才现状的改变也许是MBS2008最精彩的一幕,这预示着MBS已经做好了井喷前的准备,MBS时代就要来临
1,MBS市场所处阶段:
MBS在中国经过近5年的奋斗,不可否认获得一个良好的开局,但是,MBS在经营上不可否认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A,MBS的Partner已经成熟,经营策略逐渐趋同
在过去的5年里各种不同投资者,运用了各种不同的经营策略,有的投资者更在短短几年里年年变更经营策略,终于在经历各种失败和挫折后,MBS的Partner终于渐入佳境,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相近的策略,足以证明2008年的Partner已经完全不是当年良莠不齐的乱世英雄了。
1)人才策略宁缺勿滥
MBS经历了痛苦的自残阶段后,终于顿悟:原来MBS最大的敌人是自己。MBS良莠不齐的Partner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MBS人才紧缺,经营策略不成熟导致在销售,实施等各条战线上自残。现在终于明白了产品质量很重要,MBS(微软ERP)卖的的是服务,服务是由人才提供的,要提供好的服务就需要顶级的人才,只有好的服务才有市场,才能立足,随着MBS第二批人才进入成熟阶段,MBS的Partner均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力量,这才发现这批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和如何找到更多的核心人才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原来MBS玩的就是人才,玩的就是顶级人才,MBS进入了宁缺勿滥的时代,而一再失败证明一个顶十个决不是笑话,一个顶级顾问带来的变化可以使一个Partner少走几年的弯路。
都只招高手,这样的策略导致的后备人才培养可能使MBS步SAP,ORACLE的后尘,由于这种无形的行业壁垒导致大量的新人无法入行而损失了从新手中获得顶级高手的期权,如果所有Partner都期待高手,谁来培养新人?顺便说一句,由于项目成本和进度压力导致项目实施中没有时间培养新人,项目中全部上高手这对MBS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众所周知:中级人才的培养可以后天努力,顶级人才的出现是靠人才的先天潜质,如果连招聘,培养各个环节都不给新人机会,靠现有的人才MBS将永远停滞不前,该成为高手的已经高手了,不能成为高手的也就只能这样了,要提高整体水平还得不断筛新人,期待新人中能有更多的有潜质的顶级高手出现。这才是MBS发展的根本。
MBS令人期待的成熟终于出现,然而当大家都宁缺勿滥时竞争力是提高了,但损失了MBS长期发展的根基,偶在此非常赞同宁缺勿滥的人才策略,毫无疑问该策略至少是目前经过N多年和百个Partner投入N多银子证明过的MBS游戏中的最佳方法,但偶在此提此时除了赞同外还要提的就是希望Partner转变观念后别忘了另一只手:新人培养也要抓,两手都要抓才是MBS的成熟的真正标志。
2)经营策略销售为先
如宁缺勿滥的人才策略,当销售为先的Partner在市场获得成功后,所有的Partner纷纷效法,原来石头就是这样摸出来的,即便成本高了点,但是MBS笑了,笑因为终于有人摸到石头了,笑终于没有摸到石头的人跟着已经摸到石头的人也走过来了。
销售为先显然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在当前,企图服务为先的Partner由于没有机会给客户提供服务成了无米之炊,企图外包服务的Partner由于MBS市场不大,Partner自己都有闲人外包策略成了一个笑话。企图人海战术全民皆兵却因为售前薄弱,谈得单越多丢的单越多,自残越深...终于有一天MBS发现,MBS什么策略也行不通,就销售为先才是当前最有效的策略,加强销售力量,重视售前综合能力,才是取胜之道。
3)市场策略认识MBS核心竞争力,找准目标客户
终于MBS发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产品的隐性核心竞争力即MBS与MS其他产品的整合优势并没有成为市场的关键因素,反而MBS产品的开发平台优势成为显性核心竞争力。MBS的Partner抓住了这个核心竞争力,从当前的客户可以看出由于MBS产品开发平台优势在某些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这些其他主流ERP根本无法实现的正是MBS的目标客户群。当然MBS的服务优势也被MBS的Partner经过多次跌到后重视起来,最好的证明就是Partner开始宁缺勿滥了,真正提高了MBS的服务水平,从销售,售前,实施,开发各个环节的宁缺勿滥整体提高了MBS的形象。
另一块目标客户群参考《农民锅文集》之《MBS的核心竞争力》,即随着客户成长,原有基础信息化不能满足需求,需要重新规划通过新的ERP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也许正是原有信息化提供商的自残给MBS这个机会,也许MBS的竞争力的性价比使MBS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许经过一次ERP洗礼的客户更为成熟,面对成熟的客户,MBS才更能体现其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核心竞争力,也许MBS的Partner早就看准了自己的目标客户,所以MBS另一块大的目标客户原来就在这里。
关于MBS的目标客户的以上分析均由农民锅整理,再次感谢参与该问题讨论的各位网友和MBS的从业人员。
B,经营结果证明MBS仍处于摸索阶段
1)案例一
某PartnerA在过去几年中顺应市场变化几乎每年改变经营策略,所采取的策略竟然都与理论分析的策略同出一辙:现在拥有了国内最顶级顾问,内部核心团队能力不俗,自始至终都重视销售,但成效不佳。原来MBS的时代还没有来临。
常有人问偶还有没有MBS的时代?MBS的时代什么时候来临?从PartnerA的结果看来偶非常茫然,每次分析的最佳策略都用上了,但经营结果不佳,偶只有一个解释:量变到质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你我能左右,正如MBS井喷来临一样。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磨刀。
2)案例二
B公司在销售,售前,开发,实施各条线上都拥有实力不俗的顶梁柱,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人才力量已不逊于太土拉一个分公司,但经营效果与太土拉一个分公司相去甚远。技术实力不俗却没有用武之地。看来MBS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偶一直认为B公司的做法虽然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对MBS来说,对微软一贯的只有客户找上门,没有找客户的道理,不求没生意的环境下,MBS既然是微软的产品也的确会是这样的环境。相对A公司的做法,如果偶有钱的话偶更愿意效仿B的做法,只是当前MBS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才使这种未来策略变成了烧钱游戏。
3)案例三
C公司没有资金,没有售前顾问,没有强有力的实施团队,没有开发人员,但在MBS市场上却分得了一杯羹,且不论后期实施服务问题可以临时解决,难道一个好的销售人员能顶过案例一,案例二中所提拥有不俗实力的A,B整个公司能力?事实证明就是这样,原来MBS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当大家尝试了所有方法,成功的Partner以其成功向大家证明路在哪里,MBS才有了前景。
原来成功不是靠实力,而是靠方法,也许C公司的成功AB永远无法复制,这正如偶在《农民锅文集》提到多次的血统问题一开始就注定了成败,C公司的成功向大家证明了售前瓶颈原来不是问题,AB的失败证明了再强的技术实力也不是成功的保证。但是无论ABC公司的成败,都无法解释到底哪一个最好一样,原来MBS还在摸索阶段,只是C的偶然成功给出大家一个思路,有信心赶拼赶闯就能杀出一条血路。
4)案例四
D公司销售业绩良好,但盈利情况糟糕,进入了经营的盈利阶段(参考《农民锅文集》之《MBS经营三阶段》,来源于许总划分的找钱,找人,销售,盈利四阶段):解决盈利问题,正如大伙常说:向市场要业绩,向管理要利润,业绩良好,利润糟糕这个问题已经不是MBS的一两个Partner问题,甚至有的Partner因此倒下,辛辛苦苦解决了销售问题又陷入利润问题中,能解决销售问题的必然有大量人才,但怎么又会陷入利润的泥潭?原来MBS仍处于摸索阶段,也许这些客户本身就不是MBS的目标客户,也许MBS的Partner还在继续销售为先的策略而忽略了给客户的实施服务,也许MBS的服务太强调其核心竞争力,过于利用MBS的开发平台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也许MBS就是还在摸索阶段...
MBS仍处于摸索阶段也从新Partner的不断进入和退出可以看出来,无论ABCD哪个公司都给了MBS一个很好的希望,对资金缺乏的公司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有激情的C公司来开辟新的道路,对有雄心壮志的公司也许我们要大力推广A公司的快鱼做法,对实力雄厚的公司我们要肯定C公司的科班做法,对于进入成熟阶段的Partner也许我们要认真研究,因为D就是ABC的明天,如果没有盈利何人来投资MBS?
C,MBS的井喷时代的紧迫感
“再不出手,就赶不上MBS井喷的时代了”,等待了N多年,MBS的井喷已经迫在眉睫,从07-08的业绩看来MBS的曙光就在眼前,随着MBS的Partner逐渐成熟,MBS人才问题的基本解决,MBS市场级次增长,MBS的井喷前紧张就在眼前。
终于,观望多年的投资者忍不住进入了,原先的合作商变成今天的投资者,生怕在井喷的前夜没有买上这张期票
终于经营多年的老Partner下决心在井喷前夜大力引进人才,太土拉也出手了,期待在井喷时坐拥优质资源能从容应对市场。
终于蛰伏多年的顾问也感受到了紧迫感,不能再磨刀了,该出手了,是否要赶在井喷前选择一个好的投资人,抢占一个好的职位,期待在井喷时代大干一场
终于,MBS出走的人才也感觉到了MBS的黎明,昨天的出走就是为了今天回来(参考农民锅文集《支持顾问跳槽的10个理由》),是否到了该回流MBS的时候?赶在MBS井喷之前暖暖身
终于,MBS的一千万到一个亿(参考农民锅文集《MBS的一千万到一个亿》)不再是梦想,MBS的井喷时代即将来临,所有MBS人都感觉到了紧迫感…
2008年终于让MBS人感受到了MBS井喷时代的黎明前的黑暗。
2,大环境下MBS的危机和机遇
A,MBS洗牌
MBS的Partner最不怕的就是困境管理(参考《农民锅文集》之《MBS困境管理的四个境界》),MBS也就一直是在困境管理中,所以大环境危机不会影响太深,但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倒是给了一些Partner体面退场的机会,MBS也同其他行业一样借此机会洗一次牌,人才的流动可以看出受益者借机一改人才紧缺现状,MBS在2008年借经济危机好好的总结了一下,Partner重新洗牌或许预示着2009将会看到经历多年各种困难后剩下的最优秀的Partner以新的面貌出现。
B,MBS市场机遇
也许只有企业裁员时才发现自动化信息化可以使裁员不影响生产目标,也许只有这个时候客户才意识到信息化重要性,也许什么时候都忙不是上ERP的时候,现在经济危机了大家闲了是不是上ERP的最好时候呢?
当大家都危机时,才是新Partner最好的翻身机会,在经济良好的时代垄断的情况下难有小Partner机会啊!
3,MBS人才
A,MBS人才紧缺不再是MBS发展的瓶颈
1)MBS多年以来的人才问题似乎一夜之间得到转机,原来人才问题居然通过投资者改变经营策略顺利解决
为什么总是缺人?明明有几个高手还是不够用?如果我们总是把高手投入到一线,每个项目派一个高手过去,显然有再多高手也经不起折腾,所以合理分配高手的工作内容,以引导和带动新人为主要职责,除非时间压力否则高手不会亲自上阵,实际上当一个项目调研后的方案和时间表出来后还需要项目经理亲自参与项目吗?显然是不需要的,但是如何分配指导现场顾问的工作成了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一个高手也可以解决问题了。将高手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根本办法
2)中端人才的大量成熟
经过几年的经营,MBS的Partner都培养了一批本土的骨干,这些人才不仅成为技术高手还是企业内部的核心骨干,这些人才的涌现使MBS的Partner更为稳固,在几个项目的洗礼以后MBS的各个模块的顾问已经成立当前的主力军,在经过好的项目经理的指导和合作后都有了做项目经理潜力,这些人才虽然不是解决Partner生存问题的关键人才,但是却是一个Partner最稳固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3)人才培养策略
偶在农民锅文集中曾说过实施过程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如果甲乙双方都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双赢策略,那不仅解决了实施问题也解决了人才培养问题,偶在《农民锅文集》之《咨询顾问之路》中提到顾问从哪里来,最大的来源当然是甲乙双方ERP项目组成员。偶多次提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价值,而在于他培养了多少个人才,这些人才创造了多少价值,因此,在实施方法上:项目经理的职责是安排和指导项目成员工作,控制项目进度,不是亲自上阵,在指导过程中培养新的人才,说到这里,偶对曾经偶的项目经理Spark表示真诚的感激,但愿Spark能培养出更多人才
顺便提提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甲方人才培养策略不利及对乙方ERP项目实施成熟度不利的几个做法:
I,项目紧迫导致项目经理亲自上阵
II,甲方没有安排项目组成员跟随乙方或交给乙方培养
III,乙方项目经理孤军作战或多个项目成员各自为政
B,高端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资源配置仍然是MBS发展的原动力(参考农民锅文集《MBS发展的原动力》)
1)任何行业,高端人才都不是培养出来的,偶在农民锅文集多次提到这个社会共识,当人才达到中等水平后再想提高水平不再是态度可以改变,而是潜质,所以我们的名校和名企才有了招人时明辨好苗子,出来的当然就是人才。既然高端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所以需要不断找,用,识。
2)MBS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增进MBS知识转移和交流,人才需要分散,高端人才也需要不断在流动中筛选才能发现。
3)资源配置永远是商场上的灵丹妙药,既然高端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那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筛,不停的筛,怎么筛?当然就是资源配置,资金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提高待遇水平,从其他ERP寻找有潜力的人才。不停的吸引,培养和筛选新人,提高待遇留下有潜力的人才。
C,MBS的人才现状
1)MBS高端人才(俗称顶级高手)
MBS的高端人才终于不是问题了,解决高端人才问题的办法居然不是人才的涌现,而是经营者观念的变更。
偶将MBS的高端人才一般定义为:顶级售前,可以胜任职业经理人
从当前人才高端人才的分布来看,高端人才不再是Partner急需的资源,虽然太土拉几乎垄断了高端人才,但从太土拉出走的顶级高手去向来看,顶级高手并非MBS的Partner的紧缺资源,也许是投资者对经营权下放心存疑虑,也许是投资者体制决定不可能聘请职业经理人,也许是这个薪资在大多数Partner看来还是一笔大的有风险的投资,也许是因为前车之鉴导致Partner一朝被蛇咬的心态。
从当前MBS现状看,拥有高端人才不是扭亏为盈的灵丹妙药,由于MS的Partner渠道策略保护了同业竞争,高端人才的价值在与其他ERP竞争时才体现,中端人才的大量成熟,已经可以解决部分售前瓶颈。
2)MBS中端人才(俗称高手)
MBS的中端人才终于不是问题了,经过07-08的洗礼,MBS中端人才大量涌现,成了MBS当前的主力军,由于中端人才与潜力无关,通过项目洗礼,个人勤奋努力,在各个职位上中端人才都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也是当前各Partner的核心竞争力,中端人才是各个Partner多年努力培养出来的骨干,真正一个企业的骨干往往是由既有中端能力又有对企业忠诚的这样一些人组成。
偶将MBS的中端人才一般定义为:销售(售前),实施,开发领域高手,可以胜任总监职位
从当前中端人才的分布来看,中端人才成了MBS人才竞争的主要战场,基本一个Partner在实施和开发上都有一个高手就能在MBS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端人才也是Partner最关注的一群人,不仅挖,留,还有自己培养。
3)MBS人才培养
从一个说法说起:人常说到太土拉锻炼锻炼去,2年就成高手了。不错,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在太土拉干了三五年的顾问却不是现象中的高手?到底是人才本身问题还是Partner的提供的环境问题?有的人才没有在太土拉一样成为高手。这就是偶常说的:有的人做了10个项目仍然说不出什么经验,有的人只做了一个项目却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每做一个项目都希望比前一个项目有所突破,所以才有了《MBS实施第一级(农民锅文集)》。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就连我们的太土拉也开始清理门户了。
D,MBS的顾问
1)期望提高
正是MBS的发展,Partner的大量出现和成熟,人才本身能力的提高,一批中端人才成功化蝶待遇大幅提升,导致了MBS顾问整体期望的提高
2)眼高手低
这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MBS长久以来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是MBS人才市场不成熟的体现,正是人才紧缺导致东郭市场,随着2008人才市场的成熟,Partner已经非常成熟了,由于MBS圈子还不算大,一个顾问什么水平怎么都能打听得到。即使通过面试关,当任务来临时也能立马见分晓,因此MBS顾问应该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
3)MBS顾问另一种级别
既然是做MBS顾问,那就如MBS产品一样,MBS的核心竞争力(参考《农民锅文集》之《MBS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成立MBS顾问的核心竞争力:
最低水准是花拳绣腿,好看但不堪一击;第二阶段叫精专一门,可能十八般武艺只会使棒,棒使得好,可以像林冲那样;第三境界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你看不出哪一门最强,但最强的是能把十八般武艺融合在一起的这个功夫,而且这个功夫是任何人不能比的。
从知道产品功能,到用会一个模块,再到能做整个AX的应用,开发,销售,这就是MBS顾问的另一种级别。从有一天偶发现偶不能一个人完全接下一个项目时偶只有两条路走:要么自己能搞定整个实施过程中任何问题,这样可以带新人上项目,即培养新人又降低成本,否则需要找到并信任一个互补的其他顾问,如何找到信任的伙伴?这就是下面偶要说的农民锅的顾问观,当然两条腿走路是最好的选择。
4)农民锅的顾问观
偶一向认为一个MBS顾问有多资深本身没有多少价值,他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培养了多少个更资深的顾问,一日偶与偶的师傅第一代MBS人老K谈及另一位与偶几面之缘,一直未有接触的A顾问,老K问:“A现在怎么样?他原来是我的老师!”,老K一语几乎另偶热泪盈眶,顿时对A顾问景仰万分,只可惜几面之缘竟错失良机未能请教一二。“师”只有一个字,但是这个字确是对一个MBS顾问最大的尊敬,一字千金。
正如太土拉的伟大并非太土拉本身有多少一流顾问,而在于他们培养了多少一流顾问,这些人撑起了MBS的今天,明天。
试想一个MBS顾问(或公司)能培养出一流顾问,将会有多少人慕名投奔并从师于他,将会有多少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聚集在其周围,若一个MBS顾问从不培养新的顾问,偶想他身边应该会有多少人?
到底该如何做人做事?总是说得头头是道,一做起来就忘了北,偶在此非常感谢常在偶犯错误的时候提醒偶的朋友,正是这些直言不讳的批评才有了今天的农民锅,不断把偶拉回正道: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偶时常想,既然大家在一起工作,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教大家点什么,技术也好,做人做事也好,或让人觉得没有白认识偶一场,往往人们总是喜欢跟着能从别人那里学到点东西的人在一起,当每一个一起工作的人都能从您那里学到点东西,那么他们都喜欢跟您一起工作,当这样的人多了...有一天您需要人才的时候,大伙都会希望继续跟您一起工作。当所有的人都喜欢跟您一起工作,还有什么您缺的呢?对了,就剩一个机会了。
偶在此并不是真想说您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帮助身边每一个人,让大家都能从您那里学到点什么,培养出比更多自己更优秀的人就可以成功了。非也,相反偶本意是想提醒某些人,MBS的春天就在眼前,如果您总是给您身边的人带来不快,当所有的人都离开您的时候,也就是MBS该离开您的时候了。
MBS的精彩2008过去了,MBS真的成熟起来了,一夜之间仿佛MBS实力大增,2008年MBS的成熟是整个行业的成熟,期待MBS在2009年有更精彩的表现
【作者注】本文为偶一己之言,同《农民锅文集》其他内容一样,真诚的感激大家的指正,正如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皇帝”那么幸运遇到那个小女孩,但愿偶是幸运的,但愿偶的努力能换来遇到还认为农民锅可教也的网友,来指点农民锅的一言,这将是农民锅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转贴请注明:农民锅——本文摘自《农民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