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世界范围内,云计算作为下一代计算模式已经全面进入实践应用阶段。在各国政府推动下,主要厂商纷纷围绕云计算重新布局,创新平台、产品与应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数据和应用在向云中迁移,云计算的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在即将于2011年5月18日-20日举办主题为“云计算应用之路”的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前夕,赛迪网记者对本次大会主办方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大会主席李德毅院士进行了采访。
大家知道云计算对于行业,对于全社会,甚至对一个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很生疏的词语,这次云计算大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口号叫做云计算应用之路,就是云计算的应用已经在大家的身边,正在发生改变着IT行业,社会。
经过第一届,第二届云计算大会,人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已经逐步清晰,这个概念已经看得比较清楚,所以李院士曾经在一些场合说,对云计算理念上清醒起来,网络会越来越丰富,生活变得更加简洁,智能,便于交互。
云计算将成因特网发展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这样一个大趋势使得人们共同把云计算作为下一步因特网发展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将在宽带城市,宽带覆盖的基础上带来的云计算,会给大家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运作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所以说这是个正在发生的改变。
但是大家也看到,由于这样一个事情已经是在演化中发展,云计算的技术本身从科学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形成一个崭新的,令人吃惊的一个大的范围,只是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上发生了优化,因此人们还有一些模糊,有些还是在云里雾里。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的产业,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了那么一点意思,因此产生了人云亦云的一些舆论,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精髓。通过这次大会,通过一些云计算的体验,以及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告诉人们实实在在的在你上边发生的云计算。
云计算不是用来圈钱,圈地,买设备的
在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的基础之上,看到了北京的祥云基地,上海的云海计划,重庆的同云的设想,以及七大城市关于搞云计算,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城市交通,智能电网等等,还有智慧医疗等等方面的应用。
人们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云计算是未来一个先进的技术,这次参会要给参与者体验的感觉,看一看怎么样寻找到各个单位的定位点。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云计算的引领上,规范上和标准上,企业要逐步明确究竟是以应用软件作为切入点,实现SaaS的云计算,还是以软件平台作为切入点,形成PaaS的云计算,还是建造更多的集群计算中心呢?
大家开始看到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案例,希望通过这次云计算大会,能够聚焦信息化,不希望用云计算这样一个口号简单的圈钱,圈地,买设备,并不认为5万台服务器就有什么骄傲,或者10万台服务器搞个集群就有什么骄傲,希望在应用、需求、特定的业务领域找到切入点,好比在东南沿海一带,目前已经有了5个城市的云计算试点,能不能联合成一个面向某行业的云计算,比如基于位置的服务,大家知道定位导航系统,可以感知用户的移动,移动改变生活,微博改变世界。可以利用这种端设备的移动性能,以及它的地理特征,做基于位置的导航服务,交流服务,基于位置的旅游服务,任何其他服务。
云计算的推进从应用开始
云计算它的推进是从应用开始,所以有时候说应用为王,领域为王,需求为王,它改变了传统电信行业的产业链。传统的电信行业先是设备制造,应用是老二,而且几乎都带有垄断性,应用是在运营商基础之上来做,好比你有了交换机才能搞中国电信,就抢夺了很多客户群。如果做传输,传统的电信行业叫做增值服务,传统的产业因为有设备,所以要运营,因为有运营所以有内容,是这样过来的。
传统的云计算首先第一个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案例,应用软件不一定每个用户都要去安装,搞机器,买设备,搞IT中心,可以放在它统一的一个平台上运行这个应用软件,来给各个不同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做客户关系的管理,因此开创了应用软件就是服务的理念。
因为应用软件是服务,所以支持应用软件的中间也就成为服务,因为支持软件的中间成为服务,所以平台成为服务。因为平台成为服务,作为支撑平台的载体,设备,或者是基础设施成为服务。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传统的电信行业是很纠结的,他们认为IT冲击了ICT,为什么呢,今年靠粗放经营,规模经营,垄断地位赚到了大钱,搞应用的,搞增值服务的把大单拿走,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扩大每一个链条往两端延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云计算它是带有革命性的变化,要求产业链重新去看,每一个企业重新定位,所以李院士非常强调应用,非常强调领域,道理就在此。
宽带覆盖问题成云计算瓶颈之一
云计算本来就是互联网技术,重点就是叫做云计算,所以应用的推手很多,但是从目前进展来看,有一个瓶颈,就是宽带覆盖的问题,如果一个城市做不到宽带覆盖,一个农村做不到宽带覆盖,交互方便就做不到。
宽带覆盖分两大块,一块是光缆,很多城市提到要光纤到入楼。移动宽带服务,各个城市已经做了试点,提出了移动的城市,无线的城市,尤其刚才讲的四个试点城市它们做得比较好,但是仔细看看每一个覆盖的进度,小区的进入,特别是城乡接合部,还是遇到了问题。或者高速列车上也遇到了问题,如果上网的时候忍受不了下载的时间,云计算就体验不到好处。
去年云计算大会李德毅院士有一个预言:“移动互联网上的云计算会来得更快,尤其是老百姓的需求,民生的需求,我们看到云计算一定要加强宽带技术的建设”。重点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如果这些东西能够从民生切入,解决老百姓的实惠,服务成为普遍的消费需要,每一个人不但是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因为带宽的提高,可以把你服务享受的过程,或者你的感受,作为推荐反馈给大家,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当前技术与中国云计算的机遇
信息技术本身一个特点就是发展快,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快就是变化多,当前技术与中国云计算的机遇就是端设备的自主创新,现在满街都是苹果,如果随着云计算能够适应细分市场,深度服务的需求,可以在端设备创造出适合本土文化的轻便的终端。
中国工程院发了一个老年人手机,个人觉得就很好,就是以老年的群体为对象,把手机里面很多不必要的功能删掉了,把短信和声音可以朗读出来,声音自动转化成短信发出去,那个屏幕很小,用一个放大的设备让你每次都能看得到,这样满足一部分小众需求,深度市场的服务,这样的端设备,对中国IT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思维习惯,生活都是和本土离不开的,这一点有天然优势,这次云计算大会就这个主题专门讨论云计算的创新。
云计算具有典型性
另外,云计算架构,无论是Google的架构,一开始它也没有说就是云计算,通过三年的研究,理解,更觉得云计算具有典型性,更加强调云计算中心的架构演化,个人并不认为5万台服务器放在一起就是骄傲,你用现有的设备能够满足服务,把重点放在弹性的可收缩的计算上,就是所说的弹性,可伸缩的技术。当你负载和忙的时候,让它5万台服务器全干活,当夜间或者晚上休息的时候,只要5千台服务器工作,省电,希望IT产业给大家展现的云计算服务集群,能够有不同的工作状态,满负荷状态功耗多少,休闲状态功耗多少,这才是真正的云计算应用。
如何形成云计算良好的互动关系
政府,产业、用户三者之间的互动很重要,现在政府有时候对产业和应用希望能够成为示范,因此就出现了用政府的钱去搞产业,典型应用。政府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政策引导,制订规范和标准这些方面,要让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大胆前进,个人最希望政府不要去追求设备的规模,5万的服务器就是骄傲,20万台就是外包,就是全亚洲的数据中心,全世界的什么中心,这些让企业运作当中去做,不要说得太早。
云计算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绿色,如果能用较少的服务器,就可以减少耗电,不是比规模,设备和厂房,千万不要把云计算搞成第二个房地产,搞成第二个招商引资的高新开发区,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好比说智能交通,火车联网就是一个很广泛的例子。大家知道现在的交通拥堵,信息不畅,物流不畅,北京市提出农产品要从农场直接进入超市,这样就很好,更加精细调整物质和能量,使得智能交通,物联网能够得到更高效率的运转,在这方面政府有很多作用,企业也有很多作用。
再一个就是健康医疗,看好这一块,因为很多的工作,好比老百姓日常的一些健康指数,身体指标,并不是看病,都必须到医院去。如果有了云计算,有了好的传感设备,能够让一些生命指数的东西通过云计算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假如将来有一个健康指数服务中心,跟你说一说你们家里三高高不高,或者其他DNA的检验等等,大大改善。
产业部门,企业部门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定位在SaaS,还是定位在基础设施就是服务,不管怎么样,做服务,你的链条都需要往两边延伸,拿哪个典型来做呢,这也很重要。
IT行业应该想办法改变自身工作方式与理念
李德毅院士在几次报告中都谈到了身边云计算的案例,也经常被问到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应用用云计算来看它的变化最大。在第三届云计算大会上李德毅院士也将准备做一个报告。软件测试中心在云计算之前怎么做,云计算之后怎么做,一般讲电子邮件,淘宝,电子商务,大家觉得不稀奇,IT行业支撑的,一个软件支撑中心在没有云计算之前,假如说某一个行业成立一个云计算中心,买地,圈地,盖房子,做规划,买设备,如果你不知道给谁做测试,你就看订单,订单来的时候,一看这个软件的性能措施要花很多钱去买性能测试软件,到了各个地方买了硬件还要买性能测试软件,给人家做测试。
待测试的软件可能要求七千个或者一万个用户同时操作,这个地方还没有个规模,又去扩大,这样为了测试,满足用户测试软件的需要,你的基础设备,你的工厂,你的雇员很大。一旦测完了,你发现这个东西浪费了,所以对一个软件测试中心来说以前经营很艰难,成本太大了。
现在有了云计算,你可以根据待测试软件的情况做一个解决方案。而支撑你这个解决方案的硬件你可以去租,有一家公司专门租亚马逊的机器,租的钱最便宜,有弹性的,这样一来,一个软件测试中心竟然可以不需要自己的硬设备购买,就可以完成软件增值服务,这个例子还是比较深刻的。IT行业应该想办法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
云安全还需要诚信企业来实现
云安全一直是云计算的一个难题,是人们胸口永远的痛,大家总觉得不放心,云计算本身是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并不是专门解决安全问题的,这种担心怎么办?这种担心,水电和交通,电信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相比较,信息的技术和信息的服务,要实现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不可阻挡的趋势,大家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上实现金融交易已经很多,金融安全是每个老百姓更关心的。
大家这么担心云安全,有的时候并不是云计算惹的祸,互联网有多美,取决于人类有多美,互联网只是一个镜子,把人的美和丑都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把云安全更多看作是一种可信任管理。付费方,消费方互相之间的诚信,这些问题不是通过纯技术可以解决。
一个数据,一段信息,什么叫安全,什么叫敏感,它是跟你的事件相关,要非常理性认识安全,希望有更多的诚信的企业来实现这个安全,全世界的领头羊他们使用用户隐私的信息,没有引起用户的承认,这件事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机关系,给周围哪些人发了邮件,内容不管,哪怕是流量,按照用Google的邮箱,要使用户的统一数据进行广告植入,这一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将来要在社会,制度层面上去确立这种可信的制度。
云计算大潮下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一定是用,如果永远不用不需要放在云计算,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最主要的就是服务大众,如果服务大众的功能都没有,就没有意义。数据中心为大家服务的时候,服务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主题可粗可细,门槛可高可低,本人不太主张私有云,那个云是你的,放在你家水库里,不要放在天上,本人主张数据作为服务链,可以高门槛确定一个小的受众群体,数据中心最根本的生命力在于数据的保鲜,在于数据的更新。如果你确保你的数据中心为广大受众服务,这个数据中心就有生命力,不是简单把那个宝贝用多少层的东西包起来,让它不动弹。它是循环当中的一个环节,好像水的循环一样,流水不腐,作为整个生态循环里面的环节来研究数据中心,这一点非常重要。